佛教词典

小乘二十部

【佛光大辞典】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指小乘教之二十部派。有关小乘诸部分裂之年代、部数,及分派之原因等,历来异说甚多,迄今未有定论。据异部宗轮论之记载,佛陀入灭后百余年,阿育王君临摩竭陀国,其时有龙象等四众议论大天五事,因所议不合,遂分成上座、大众二部。后大众部又分成九部,上座部分成十一部,合其本末,总共二十部。又除去根本之上座、大众二部外,末派十八部,称为十八异部,其论主称为十八部主。

大众九部即:(一)大众部(梵 Mahāsajghikāh),音译为摩诃僧祇部,又称莫诃僧祇尼迦耶(梵 Mahāsajghika-nikāya),乃大众根本部,以大天为开祖。以缘起观立论,主张“现在有体,过、未无体”,其特点为对佛陀观念之理想化,与对现实生活之人间化。(二)一说部(梵 Ekavyāvahārikah),文殊问经中称之为“执一语言部”,主张“世、出世法,皆无实体,但有假名”,近似大乘般若之“无相皆空”论。(三)说出世部(梵 Lokottaravādinah),又称出世间说部、出世间言语部,主张世间法从颠倒而生烦恼,烦恼生业,业生果报,果报是苦。出世间法是由道而生,修道所生之道果,即为涅槃。(四)鸡胤部(梵 Kaukkutikāh),又称灰山住部、窟居部、高拘梨诃部,主张“随宜覆生,随宜饮食,随宜住处”,但求速断烦恼,即是佛意。(五)多闻部(梵Bahu?rutīyāh),部执异论称之为“得多闻部”,此部思想掺有奥义书之哲学形态。(六)说假部(梵 Prajñaptīvādināh),又称施设论部、分别说部、分别部,此部对于“现在”之“法”,以为现实世界一面为假,一面为真,而演成大乘起信论真妄两面之大乘世界观。(七)制多山部(梵 Caitya?ailāh)。(八)西山住部(梵 Apara?ailāh)。(九)北山住部(梵 Uttara?ailāh)。(七)(八)(九)三部以重论大天五事而分裂为赞成、反对二派,大众部中居于制多山者即制多山部,迁于山之西者,即西山住部,居于山之北者,即北山住部。

上座十一部,即:(一)雪山部(梵 Haimavatāh),又称本上座部、先上座部、上座弟子部,主张无“中有”。(二)说一切有部(梵 Sarvāstivādāh),以“无常无我”为基础而立论,主张“三世实有,法体恒有”,其特征为佛陀观念之人间化,现实生活之学究化。(三)犊子部(梵 Vātsīputrīyāh),又称可住弟子部、皤雌子部,以本体论为核心,亦即以“非即非离蕴我”之不可说藏,破斥凡夫之“即蕴我”及外道之“离蕴我”。(四)法上部(梵 Dharmottarīyāh),又称达摩郁多梨部、法胜部。(五)贤胄部(梵 Bhadrayānīyāh),又称贤乘部、贤部、跋多罗耶尼部。(六)正量部(梵 Sajmitīyāh),又称一切所贵部、三弥底部、正量弟子部,主张“有我论”,为一现实之实证论或经验论。(七)密林山部(梵 Sannāgarikāh),又称山部、六城部、密林住部。(四)(五)(六)(七)四部,据异部宗轮论载,系因对“已解脱更堕,堕由贪复还,获安喜所乐,随乐行至乐”一偈之说法不同而自犊子部分出,惟此偈不见于其他记载。(八)化地部(梵 Mahī?āsakāh),又称大不可弃部、弥沙部、正地部、教地,其本体论立九无为说,主张“佛与二乘,皆同一道,同一解脱”,揭示真智本体实无差别,富于“吾人即是佛”之大乘先驱思想。(九)法藏部(梵 Dharmaguptāh),又称法护部、昙无德部,有经、律、对法(阿毗达磨)、明咒、菩萨本行事等五藏说,特重明咒藏及菩萨藏,开后来大乘密教之端绪。又汉译之四分律即出于此部。(十)饮光部(梵 Kā?yapīyāh),又称迦叶比部、优梨沙部、善岁部、饮光弟子部、迦叶惟、迦叶遗部,此部所传之经典,其或融入吠陀而尊为佛说,或仰推目连之神通以证实明咒之可信,或以破外及对内之论争而别为撰集。(十一)经量部(梵 Sautrāntika),又称说度部、经部、说经部、僧迦兰多、修多罗论、师长部,此部鸠摩罗多论师之思想为大乘唯识“道理三世”之先声;又此部之“细意识”,亦即根本识第八阿赖耶识之先驱思想。

此外,有关各部派间分裂之情形、派别名称等,于舍利弗问经、文殊师利问经、南方所传之大史(巴 Mahāvajsa)、岛史(巴 Dīpavajsa)、西藏所传清辨(梵 Bhavya)之教团分裂详说(藏 Sde-pa tha-dad-par-byed-pa dav rnam-par-b?ad-pa)、多罗那他之印度佛教史、今人印顺之印度之佛教、说一切有部为主的论师与论书之研究等,均有所记载,然各说互有出入,兹列表于下:[大方等大集经卷二十二、摩诃僧祇律卷四十、大智度论卷六十三、大毗婆沙论卷九十九、部执异论、十八部论、大乘玄论卷五、四分律开宗记卷一、法华经玄赞要集卷五、出三藏记集卷三、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一、S. Dutt: Early Buddhist monaticism; W.W. Rockhill: Life of the Buddha](参阅“小乘”925、“部派佛教”4814) p928

上篇:小乘九部 下篇:小乘三藏
佛教词典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光大辞典

三十舍堕

(名数)尼萨菩波逸提也。...

竺法度

南朝僧。生卒年不详。元嘉年间(424~453),其父竺婆...

尽苦道

指终究灭除苦恼之方法。二乘之法,以观四谛十二因缘之...

识蕴

【识蕴】 p1431 如五蕴中说。 二解 五蕴论六页云:云何...

信力(二)

信力者,谓由信而有势力也。信根增长,破诸邪信,不为...

道悟

(一)(738~819)唐代禅师。渚宫(湖北江陵)人,俗姓...

五种魔

(名数)新译曰五蕴魔。旧译曰五阴魔或五众魔。...

自身世间差别

【自身世间差别】 p0601   瑜伽九卷十一页云:自身世...

无明为缘造福行

【无明为缘造福行】 p1083 法蕴足论十卷五页云:云何无...

亲胜

(人名)梵曰畔徒室利Bandhuśri,唯识十大论师之一。...

世间乘

(术语)出世间乘之对。人乘与天乘为使得世间善果之教...

智慧门

(一)入智慧之门户。即指权智,或权智所说之一切教法。...

【大藏经】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

【大藏经】大宝积经

大宝积经卷第一 大宝积经卷第二 大宝积经卷第三 大宝...

【大藏经】浴佛功德经

浴佛功德经 大唐沙门释义净译 如是我闻: 一时薄伽梵...

【大藏经】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如是我闻...

在承受中锻炼和改变自己

生命中总有着太多太多的羁绊,无法抗拒,唯有学会承受...

禅宗的无味之味

参禅这个修行方法我个人认为是佛教诸多法门中最奇特的...

佛教徒是不甘于受命运拨弄的人

何谓佛教徒呢?佛教徒的真义应是:不甘于受命运拨弄的...

请您做胎儿的观音菩萨

请原谅我的冒昧,虽然我们素昧平生,但是当我知道在您...

苦难轮回不堪 心灵深处探求解脱

在人生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一念心」,也就是观念要...

印光大师嘉言集

1、念佛时必须字字句句从心而发,从口而出,从耳而入...

下品中生是什么样的情况

下品中生是什么情况,这是指破戒的众生。这个人先求受...

人生的劫数完全是自己造成的

【原文】 先曾祖润生公,尝于襄阳见一僧,本惠登相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