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十重唯识

【佛光大辞典】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又作十门唯识。乃唯识之十种层次。华严宗对一切诸法认为皆由一心所现,故说万法唯识。其义有十种不同,即:(一)相见俱存唯识,虽有主观(见分)与客观(相分)之别,但二者皆由心所变现,故主观与客观俱存乎一心。(二)摄相归见唯识,客观乃是随主观之作用所显现者,故包摄于主观之心、心所(精神作用)中。(三)摄数归王唯识,心、心所之中,心所系依心王而起,无独立之自体,故由心王所变,谓一切摄归于心王。(四)以末归本唯识,心王之中,七转识离本识(第八识)之外无有别体,故归纳于本识。(五)摄相归性唯识,以上四种唯识之说,系就识之相而言。惟此识之相乃真如随缘所现,故自其本性而言,不外是本觉之如来藏。(六)转真成事唯识,前惟以真如为其本性而言,今则以真如之理随染净之缘,而显现种种有为法。(七)理事俱融唯识,本体之真如理与现象诸法之事,相互融合。(八)融事相入唯识,即现象(事)相互融合无碍。(九)全事相即唯识,前乃就事之作用论其相入,此言诸事之体互为一体,一即一切。(十)帝网无碍唯识,如因陀罗网之彼此相映而无尽,一中有一切,一切中有一,复有一切,故重重无尽。

以上出自法藏之华严经探玄记卷十三。在五教中,小乘教不谈唯识,而谈唯识之大乘教说亦有深浅不同,故以(一)、(二)、(三)为始教,(四)、(五)、(六)、(七)为终教与顿教,(八)、(九)、(十)为圆教中之别教,而总具十种者,即显圆教中之同教。 p461

上篇:十军 下篇:十重深行
佛教词典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光大辞典

八门两益

因明用语。印度新因明论师商羯罗主总括因明之正理为八...

一相三昧

(术语)禅定之名。六祖坛经曰:若于一切处,而不住相...

义疏

(术语)解释本经义理者。疏者疏通之义,疏通义理之意...

忏悔得安乐

亦名:忏悔则安乐 含注戒本·戒经序:“若彼比丘忆念有...

独明珠

又作异同珠。为“顺明珠”(又作同异珠)之对称。释摩...

无漏界中有三种乐

【无漏界中有三种乐】 p1091 瑜伽五卷五页云:又说有三...

刘铁磨

唐代禅宗尼师。俗姓刘。法名、生卒年、籍贯均不详。以...

喻疑

全一编。东晋僧慧睿(355~439)撰。收于大正藏第五十...

迦毗罗卫

国名,即释迦佛所出生的国家,现在尼泊尔的西部。...

有为

【有为】 p0535   瑜伽五十六卷四页云:问:何义,几...

千佛因缘经

(经名)一卷,秦罗什译。说现劫千佛之因缘。...

十五智断

十五智德与十五断德。北本大般涅槃经卷二十梵行品(大...

【大藏经】大宝积经

大宝积经卷第一 大宝积经卷第二 大宝积经卷第三 大宝...

【大藏经】浴佛功德经

浴佛功德经 大唐沙门释义净译 如是我闻: 一时薄伽梵...

【大藏经】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如是我闻...

【大藏经】永嘉证道歌

永嘉证道歌 唐慎水沙门玄觉撰 君不见。绝学无为閒道人...

以功德酥酪去换颠倒臭秽之水

。但由于先前所食用的庵摩勒果效力已过,老妇人所喝到...

为什么受菩萨戒后很容易得到感应加持

这个地方讲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观念。从唯识的角度,我们...

梦参老和尚:坚定信念

我在纽约遇着这么一件事,有一位跟我天天拜忏的弟子,...

净慧法师:顿悟成佛

我们在此打禅七,就修禅本身来说,它是不拘形式、不拘...

天人的寿命

佛教中的天人,就是我们常说的神仙、天仙,他们是长生...

出家人完全禁欲有三种原因

有人问,佛教主张禁欲,是否又主张苦行之嫌疑?答案是...

病后方知身是苦,壮时多为他人忙

祖师立的规矩,都是提醒我们赶快用工啊!说什么病后方...

偏执无生之理,轻视往生之事

执著有往生的事相,虽然不了解无生的道理,但老实念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