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乘俱舍宗所立。为“七圣”之对称。谓声闻入见道以前之七方便位。又作七加行位。即:(一)五停心位:修不净、慈悲、缘起、界分别、数息等五观,顺次对治贪、瞋、痴三毒及着我、散乱等五障。(二)别相念住位:于身、受、心、法等四项所缘,观其自性与共相,以治净、乐、常、我四颠倒。(三)总相念住位:总观身、受、心、法,修非常、苦、空、非我之行相。(四)暖法位。(五)顶法位。(六)忍法位。(七)世第一法位,具观三界四谛之境,修十六行相,遂至生世间最胜之善根之位。前三位为三贤,又称外凡;后四位为四善根,又称内凡。以未生无漏智,不能名圣;而以入正性离生之方便加行位故,又称七方便、七加行。法相宗立五位,以最初资粮、加行二位,总名七方便位。[大乘义章卷十七本、法华经玄义卷四下、华严五教章卷二]
(二)大乘所谓之七贤,即(一)初发心人,(二)有相行人,(三)无相行人,(四)方便行人,(五)习种性人,(六)性种性人,(七)道种性人。此七贤皆于地前调心顺道,故称为七贤。[仁王经天台疏卷上] p120
上篇:七羯磨 下篇:七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