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欲之失欲诸部合数四十九人

【南山律学词典】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亦名:失欲诸部合数四十九人、受欲失相诸部合数四十九人

子题:僧祇十种失欲、十诵失欲三人、五分失欲八人、四分失欲二十八人

羯磨疏·集法缘成篇:“(一、僧祇十人)僧祇十种失欲。五如不足数中,即隔障等也。六、在界外受欲,此能所俱非也。审不入界,僧成法事。七、持欲出界,此受者非法也,令与者成别。八、与欲已,自出界,此与者自非,僧法得成。九、因病人与欲已,闻僧中有好大德来说法毗尼,自力就座,久疲默出,以先欲故,更不重说。此愚教失。欲本送心。今身到僧,前缘久废。故须后说。十、因布萨时与清净欲,若暴风雨贼急火起,惊散走尽,名坏众失。若有一人安坐不动,名欲在僧。彼律更有,同故稀故,所以不出。(二、十诵三人)又如十诵覆等三人。四分覆法,明言非数,岂合持也?(三、五分八人)又如尼等四人,狂等三人为七,倒出众为。通十诵三人为十一;通僧祇十人为二十一;又通四分二十八为四十九人也。如诸部计会,是非交映,方成一法。岂取专局,用成通照?既有别相,则非法收,自他同苦也。故律文翻种苦业,多人不利等。”(业疏记卷五·一五·一三)

上篇:欲之失欲本宗三处 下篇:欲之如法僧事
佛教词典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南山律学词典

九品安养之化生

安养者,极乐之异名。往生极乐净土之人,有胎生、化生...

优波摩那

(人名)Upamāna,人名。译曰譬喻。是佛之庶子也。见...

已离欲者

(术语)又曰已离欲人。即离欲界修惑者之称。此有异生...

无瞋

梵语 apratigha。又作不瞋、不瞋恚。为“瞋”之对称。...

非一界

【非一界】 p0711   瑜伽五十六卷十页云:云何非一界...

散钱

(杂名)又曰赛钱。韩退之佛骨表曰:百十为群,解衣散...

慕攞健陀俱胝

(堂塔)Mūlagṇḍhakuṭi,译曰根本香殿,那烂陀寺内...

五杂行

唐善导大师说往生净土之行业,除五正行之外亦可修其他...

毗婆沙论

(书名)Vibhāṣā-śāstra,广解广说经论之义者,总...

忧婆提舍

【忧婆提舍】   大论云:忧婆,秦言豕。提舍,星名,...

祭祀饿鬼则到非余趣

【祭祀饿鬼则到非余趣】 p1033 发智论一卷七页云:祭祀...

婆那

(杂语)Vana,又云饭那,嚩泥。译曰林。名义集二曰:...

圣严法师:不要让「重话」变成「恶口」

「恶口」是用恶劣的、恶毒的、不堪入耳的言语侮辱人、...

薄地凡夫如何能感通上佛中之王

我们这样染污于三惑的薄地凡夫,怎么能够顿然地感通上...

放下心中千斤重担

居士们的心都是负担很重,每天有很多事情放不下,好像...

真实无伪的慈悲心如何生起

问: 真实无伪的慈悲心如何生起?因为什么而生起? 大...

惟贤长老《三皈五戒是善因善缘善果之路》

一、四种因缘果的性质 在佛法来讲,有染因、染缘、染...

感恩、忏悔可以清除业障垃圾

修蓝博士说,当遇到问题的时候,你不要想因为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