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和合有三种

【南山律学词典】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亦名:三种和合

子题:应来者来、应与欲者与欲、现前得诃者不诃、身别、心别、口别

含注戒本·戒经序:“和合。时有与同师知识,别部说戒。法当尊重承事恭敬,布萨一处住,和合说戒,违者与罪。佛言有三种和合:一、应来者来,二、应与欲者与欲,三、现前得诃者不诃。反此别众也。”(含注戒本卷上·二·五)

戒本疏·释戒经序:“(一、释制缘)注中引与师友别说戒者,为表教法所被,元在机缘,缘有和别。即界无二,远表无我之理,近成兼济之能,故须尊重承事,用开相利之道也。(二、释和别)有三种和下,开其相也。初和身集也,二、心,三、口也。反成别众者,以僧之为义,同具六和,三业片乖,不名僧务;广如彼说也。”行宗记释云:“释注中,初文,前释缘起。教法即和合之制。在机缘者,显教不孤起。缘和别者,同师是和,别部即别。即下,释制意。未证真理,即事表之,故云远也。兼济谓自他二利。能,谓功德。次和别中,初释三和。上但通制,此分三相,故云开也。反下,释三别。谓应来者不来,是身别;应与欲者不与欲来,是心别;现前得诃者诃,是口别。具六和者,且通举之;此中但取相和,故下别指三业;余三体和,属下僧集。下指如彼,即羯磨疏。”(戒疏记卷二·六五·七)

上篇:和合 下篇:和尚德腊
佛教词典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南山律学词典

贪缚

(术语)三缚之一。贪欲之烦恼,缚有情之身心不使出离...

鹅王

梵语 hajsa-raja。喻指佛陀。于诸经论所说佛所具三十二...

德有二十四种

【德有二十四种】 p1333 此胜论师义。唯识述记五卷七页...

言说随眠想

【言说随眠想】 p0699   瑜伽五十五卷二页云:言说随...

诸法实相

(术语)是名究极之真理之嘉名也。或曰真如。或曰法性...

骚毗罗

(物名)译曰漉水囊。比丘六物之一。希麟音义七曰:骚...

无所有想

【无所有想】 p1063 如想自性中说。 二解 集异门论六卷...

威德

可畏为威,可敬为德。既有威又有德,叫做威德。...

十九大士

(菩萨)与十九应身同。但此正指观音也。日本慈觉大师...

无等等

(术语)梵语Asamasama,佛道及佛之尊号。佛道超绝无与...

明方

(1593~1648)明代曹洞宗僧。嘉兴府(浙江嘉兴)人,...

八忍八智

谓于“见道”观四谛,而生无漏之忍、智,各有八种。亦...

【大藏经】佛说长阿含经

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

【大藏经】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疗痔病经 大唐三藏义净奉 制译 如是我闻: 一时...

【大藏经】教观纲宗

教观纲宗(原名一代时教权实纲要图。长幅难看。今添四...

【大藏经】净土五经日诵集要(净宗早晚课)

序 诸佛如来出兴于世,唯欲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净...

摩利支菩萨的功德利益

摩利支菩萨,梵语Marici,也作摩里支菩萨、摩利支天、...

圣严法师《信佛学法敬僧》

「佛」,是觉悟的意思;也是指大彻大悟、自觉又能觉他...

错失西方的「高僧」

悟开法师宿世善根深厚,然而好胜心切,志在参禅,藐视...

修行有了目标有什么好处

我们身为一个有情众生,我们来到人世间,我们的目的不...

佛法的心要

当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证悟后,曾自己感叹道:妙哉!妙...

念佛是要大声念,还是要小声默念

【原文】 念佛宜小声念念,默念念,不可一味大声著力念...

怨是病之根

一个人如果你在心性里面若有怨、恨、恼、怒、烦的负面...

不要摆张郁郁寡欢的脸给世界看

藉着正确的静坐方法及释尊的教诲,可以根绝所有负面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