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受具戒前教授师出众问遮难

【南山律学词典】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亦名:受具戒前问遮难、出众问缘、受具戒出众问缘、教授师出众问遮难、出众问遮难

子题:不问十三难者则不得戒、犯遮难人七佛一时为受亦不得戒、问十三难、受具戒前问十三难、问难事、问十遮、受具戒前问十遮、高胜处、十六遮、痟、坐具揲肩上、干痟

行事钞·受戒缘集篇:“明出众问缘。(一、示出意)所以尔者,恐在众惶怖,有无差互;屏处怖微,安审得实,即须依律问之。(二、辨遮难)(一、广辨之意)但遮难之中,有得不得,故前广分别。令其识相,使问难者据法明断。使问答相应,无有迷谬。若问而不解,终为非问。故中边不相解语,佛判不成。(二、受前预教)若准律云,不问十三难者则不得戒。故前须明解,彼此无迷。脱由不解不成,岂不误他大事?应沙弥时,教令列名显数识相诵之。此非羯磨,不犯贼住。(三、安布次第)若约律本,但问十三难事,及论作法,但问诸遮;今就义准,着问遮之前。(四、能问通解)又问难之体,要唯相解,今问汝不犯边罪不?自非明律者,方识名知相,自外经论杂学,必无晓了。下一一具之,不同旧人蒙笼诵习。”(事钞记卷八·三一·四)

行事钞·受戒缘集篇:“(三、明正问)上已略明杂相,今正出众问法。(一、敷座安慰)教授师至受者所,正敷坐具,坐已;语令敷坐具,为舒正四角,相对相及申手内。五分云,应安慰言,汝莫恐惧,须臾持汝着高胜处。(二、取衣陶诱)彼应取其衣钵舒示,寄此以为陶诱。前执五条,语言此名安陀会衣;又指身所著者,此名郁多罗僧;执大衣已,语云,此衣名僧伽梨。萨婆多云,此三衣名,一切外道所无。今示汝名相。若依诸部,此处即为受衣钵者,或在众中,戒师受者。四分无文。或受已方持者,亦随两存。并执钵已,言此器名钵多罗。此衣钵是汝己有不?彼答言是。即便幞之。或加受法如前。(三、劝令实答)应语言:‘善男子,谛听,今是至诚时。我今当问汝,汝随我问答。若不实者,当言不实,若实言实。何以如此?由无始来欺诳圣贤,沉没生死;今欲舍虚妄,证真实法故,令汝实答。今问汝遮难,若不实答,徒自浪受。律云,犯遮难人七佛一时为受亦不得。’(四、问十三难)‘汝第一不犯边罪不?’答言无者,语云:‘汝应不识此罪。谓曾受佛戒而犯淫盗杀妄,作此四者,必不得受。今汝无耶?’答言无者,又语云:‘汝若不识不解,不得妄答。’‘第二,汝不白衣时污净戒比丘尼不?’答言无。‘第三,汝不白衣沙弥时,盗听他说戒羯磨,诈作比丘不?’答言无。‘第四,汝非曾作外道,来投受戒,后还作外道。今复重来不?’答言无。‘第五,汝非五种黄门依名示之不?’答言无者。‘第六,汝非杀父不?’‘第七,汝非杀母不?’‘第八,汝非杀阿罗汉不?’‘第九,汝非破僧不?’‘第十,汝非恶心出佛身血不?’各各答言无者。‘第十一,汝非天子阿修罗子,名为非人,变为人形而来受戒不?’答言无。‘第十二,汝非诸龙畜等能变化者变为人形而来受不?’答言无。‘第十三,汝今身中不佩男女二形不?’答无者,应赞言:‘善男子,已问难,十三既无,戒可得受。’(五、更问十遮)更问十遮。‘汝今字谁?’答言某甲。‘和尚字谁?’答云某甲。‘年满二十不?’答满。‘衣钵具足不?’答具。‘父母听汝不?’随有言听,若无言无。‘汝不负债不?’答无。‘汝非他贱人,佛不许度,不是奴不?’答无。‘汝非官人不?’答无。‘汝是丈夫不?’答是。‘丈夫有如是病,癞痈疽白癞干痟颠狂,汝今无此诸病不?’答言无者。(六、嘱后同答)应复语云:‘汝无遮难,定得受也。如我今问汝,僧中亦当如是问。如汝向者答我,僧中亦当如是答。’(七、具仪安立)应教起立,为正着七条,令威仪齐正,着履,揲坐具肩上,衣钵幞置手中。语令汝此处立,我至僧中,为汝通请;若僧许可,我举手召汝,汝可即来。五分云,教着衣时,密如法视无重病不?种种随缘,广如彼述。或外律中于此受衣钵者。”资持记释云:“初中,申手内者,亦约空露。高胜处者,疏云,戒遮既净,堪为道器,缘成业具,位登僧宝,岂卑下也?有云坛上,非也。二中,疏云,衣钵名字,泛显之词;以通言路耳。陶,化也。前下,示衣。若下,定加持前后。诸部,通指二律,并在受前;此处,即依五分。在众,谓坛上,即出僧祇。或下,示古所传,乃在受后。随两存者,此犹未决。若准业疏,定依五分,彼云,岂同古人雷同受后。今时别立持衣阇梨,余处前受,理虽无爽,然非祖意。并下,示钵。……五中,前云十六遮;今合衣钵父母五病,故为十也。两问字谁,准疏并改云名;以此方道俗,名字别故。父母中,注随有者,准须先问有无,答言有者,方问听否。即瘦病。……七中,坐具[揲]肩上,准感通传,乃是前制,今须在臂。通请者,谓问僧可不。”(事钞记卷九·一○·九)

济缘记·释受戒篇:“干痟,谓瘦瘠也。”(业疏记卷一四·二六·一二)

上篇:受具戒前问遮难意 下篇:受具戒前教发戒缘
佛教词典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南山律学词典

胜军居士

【胜军居士】 p1103 西域记九卷四页云:杖林中近有邬波...

叔叔摩罗

(动物)译曰虬。见大威德陀罗尼经七。梵Śiśumara,...

十种法行

梵语 da?a dharma-caryāh。乃十种有关受持经典之方法...

比丘之治罚制教唯局道

亦名:治罚比丘制教唯局道 子题:治法七种、治法九种、...

书玉

(1645~1721)清代律僧。江苏武进人,俗姓唐。字宜洁...

吴哥古迹(Angkor Vat)

柬埔寨宗教艺术遗迹的总称。共400余处,尤以大吴哥王城...

大毒蛇喻

【大毒蛇喻】 p0240 瑜伽八十四卷一页云:又彼诸欲,喻...

纴婆

(植物)Niṁba,又作任婆,赁婆。树名。玄应音义二曰...

只得一橛

禅林用语。谓只证得一半之法。橛,原指截断之小木棒;...

大梵寺

(一)位于广东曲江县。乃刺史韦宙请六祖说法之处。唐开...

瑞像

诸佛菩萨之造像大多祥瑞圆满,称为瑞像。如大唐西域记...

离欲退

(术语)断尽欲界九品之修惑而得不还果之圣者,再起欲...

【大藏经】禅秘要法经

禅秘要法经卷上 后秦弘始年鸠摩罗什等于长安逍遥园译...

【大藏经】肇论

肇论序 小招提寺沙门 慧达 作 慧达率愚,通序长安释...

【大藏经】唯识二十论

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大藏经】占察善恶业报经

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出六根聚经中) 天竺三藏菩提灯译...

该如何面对和消除人生中的种种苦难

痛苦在生活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 生有生苦,十月怀胎,...

我今恳切念佛,佛必转更念我矣

【原文】 今且知佛以大慈大悲,于念念中忆念摄化于我,...

存心与择法

一、存心 即普通一般人所谓存心好坏的存心。明显的说,...

我们怎样远离凡夫的妄想

在整个《楞严经》当中就是称性起修、全修在性,依一念...

我为之而震撼,所以我永不杀戮

我曾见过一场异常悲壮的死亡,正是那次死亡深深的震撼...

【推荐】依止真实信心念佛,才会把光明显现出来

我们手去摩头的时候,产生那个感觉是从哪里来的呢?看...

圣严法师《不要以感性来修行》

害人的感性就是有心欺骗他人,蓄意使人上当,或者自己...

工作与休闲

近年来有些提倡重视休闲生活的人士认为,不要因过度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