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解分(四)

【佛学次第统编】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业必有报,报必由业,业者因而报者果。定因定果,散因散果,定是乐而散是苦,是故定业所获之报乐,散业所获之报苦也。
  ‘定散’ 定、禅定,为心常住于一境也。散、散乱,为心恒攀缘于六境,些时不住也。定心是贤圣之修成,散身是凡夫之自性,定心有无漏有漏之别,散心有善恶无记之三。此二者,统一切之心。
  ‘定’ 心定止于一境而不散动,谓之定,是心性之作用也。
  ‘定力’ 禅定之力用,能破诸乱想也。
  ‘定心’ 修禅行而远离乱意也。
  ‘定水’ 定心湛然,譬如止水,故名定水。
  ‘定相’ 常住不变之相也。
  ‘定业’ 受生死苦果之定业因也,有善恶二者,善定业定受乐果,恶定业定受苦果。
  ‘禅那’ 译作思惟修,新译曰静虑,与禅定同解。为心定于一境,而审思虑也。是属于色界所属之心德,而不具欲界之心者,离欲界之烦恼,始可得之。思惟修为寄因立名,一心思惟研修为因,得此定心,谓之思惟修。静虑者,就当体而立名,其禅那之体,寂静而具审虑之用者,谓之静虑。静即定也,虑即慧也,定慧均等之妙体曰禅那。修得此禅那,死后必生于色界之四禅天。外道为生此天而修之,佛者为依此而发无漏智而修之。成就之者,必当脱离欲界生得之散心妄念,外道佛法,其揆一也。
  ‘禅定’ 禅为梵语禅那之略。译为思惟修,新译曰静虑。思惟修者,为思惟所对之境而研习之义也。静虑者,为心体寂静而能审虑之义也。定为梵语三昧之译,为心定止于一境而离散动之义,即一心考物曰禅,一境静念曰定。故定名宽,指一切息虑凝心言。禅名狭,为定之一分也。盖禅那思惟审虑,自以定止寂静之义,故得名定。三昧无思惟审离之义,不得名禅,今总别合称曰禅定也。而禅定皆为是心之德,此心德非欲界所属之心德,乃属于色界无色界之心德也。若相对色无色,则禅为色界之法,定为无色界之法。其中各有四等之浅深,曰四禅四定,此四禅四定,世间法则,佛法外道,凡夫圣者,共通也。其他佛菩萨阿罗汉证得之诸无漏诸定,为出世间法。不具三界所属之心体者,故得禅则必离欲界之烦恼,得定则必断欲界之烦恼,得无漏之诸定,则必绝无色界之烦恼也。而禅者非为诸定之根,且依此而发天眼天耳等之通力,且依有审虑之用,观念真理,必依此禅,是故禅为学道之至要者也。
  ‘禅味’ 入禅定之人,有轻安寂静之妙味,适悦身心,谓之禅味。
  ‘禅河’ 禅定之水,能灭心火,以河为喻。
  ‘禅悦’ 为入禅定,而心神快乐也。
  ‘禅寂’ 禅梵语,译作静虑,禅寂者,言思虑寂静之义也。
  ‘禅思’ 禅梵语禅那之略。寂静之义,思惟寂静曰禅思,即禅定也。
  ‘禅乐’ 三乐之一,修行之人,入诸禅定,一心清净,万虑俱寂,自然而得适悦之妙味也。
  ‘禅三昧’ 禅那与三昧也,禅那译作思惟,三昧译作定,同体异名也,或谓禅为属于色界,三昧为属于无色界者。

上篇:信分(四) 下篇:八定
佛教词典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学次第统编

三佛土

华严经疏云三佛土:   一、法性土 法性土者,即法身...

尼陀那

(术语)Nidāna,译曰因缘,缘起。十二分经之一。说佛...

净饭王

净饭,梵名 ?uddhodana,巴利名 Suddhodana,音译首图...

达磨尸罗

(人名)Dharmaśiras,沙门名。译曰法首。见开元录二...

如实知者

(术语)佛之德号也。大日经疏一曰:一切诸佛如法实相...

诃责弟子无杖打法

亦名:师不得杖打弟子 子题:涅槃三子喻、三百福罚、一...

过去现在因果经

凡四卷(或五卷)。又称过现因果经、因果经。为刘宋求...

胎生

【胎生】 四生之一。如人类在母胎内完具身体而生者,劫...

真亭

禅宗所用丧具之一。丛林中,德高之老僧亡故后,悬挂其...

亿法明门

(术语)一亿法门之数。仁王经上曰:菩萨摩诃萨,住亿...

僧寺不得畜猫狗

亦名:养畜长恶、寺中不得畜猫狗、佛寺不得畜猫狗 子题...

金刚宝菩萨

(菩萨)Vajraratna,金刚界十六菩萨之一。南方宝生如...

愚人与智者之区别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为比丘们开示愚...

30岁以后才能看懂的八句话

【慢生活】 干不完的工作,停一停,放松心情;挣不够...

略说鬼神的种类

贪傲为罪,是人罪毕,遇气成形,名为饿鬼。 贪傲为罪:...

【推荐】为什么要做早晚课?能得到什么利益

早晚课是出家人在寺院里修行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我觉...

人生的七宝

人总想要拥有一些财宝,金银、珍珠、钻石、房屋、地产...

慧律法师:学佛并非都要出家

谈到出世,连带就会说到出家。好多人都误以为信仰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