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五蕴(二)

【佛学次第统编】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法界次第云:‘名色开之为五阴。’所以开为五阴者,以惑者迷名遍重故。大圣教门,开名则为四,心对色合为五也。此五通称为阴者,一往而释。阴以阴覆为义,能覆出世真明之慧,而增长生死,集散不绝,故通名为阴。大乘广五蕴论名五蕴,蕴者集聚之义,谓众生由此五法,积聚成身。复因此身,积聚有为烦恼等法,能受无量生死也。翻译名义云:‘积聚有为,盖覆真性也。’五蕴者,谓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
  一、色蕴 有形质碍之法名色,色有十四种,所谓四大、五根、五尘。此之十四,并是色法也。名色蕴者,谓眼、耳、鼻、舌、身诸根,和合积聚,故名色蕴也。但如论所云:云何色蕴?谓四大种及四大种所造色。
   一、云何四大种 谓地界、水界、火界、风界。
   二、云何四大所造色 谓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色、声、香、味及触一分、无表色等。
    一、云何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兹略不释。
    二、云何色 谓眼之境,显色、形色及表色等。
    三、云何声 谓耳之境,执受大种因声。非执受大种因声,俱大种因声。
    四、云何香 谓鼻之境,好香、恶香、平等香。
    五、云何味 谓舌之境,甘、酸、碱、辛、苦、淡等。
    六、云何触一分 谓身之境,除大种,谓滑性、涩性、重性、轻性、冷饥渴等。
    七、云何无表色等 谓有表业,三摩地所生无见无对色等。
  二、受蕴 领纳所缘名受。受有六种,谓六触因缘生六受。俱境既有违顺非违顺之别,故六受亦各有苦乐不苦不乐之异也。名受蕴者,谓六识与六尘相应,而有六受和合积聚,故名受蕴也。但如论云:云何受蕴?谓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受谓色之领纳也。
  三、想蕴 能取所领之缘相名想。想有六种,谓取所领六尘之相,为六想也。名想蕴者,谓意识与六尘相应,而成六想,和合积聚,故名想蕴。如论云:云何想蕴?谓能增胜取诸境相。
  四、行蕴 迁流造作名行。行有六种,谓于六想之后,各起不善业善业无动业也。名行蕴者,谓因意识思想诸尘,造作善恶诸行,和合积聚,故名行蕴。但如论云:云何行蕴?谓除受想,诸余心法及心不相应行。
   一、云何余心法 谓与心相应诸行,触、作意、思,欲、胜解、念、三摩地、慧,信、惭、愧、无贪、无嗔、无痴、精进、轻安、不放逸、舍、不害,贪、嗔、慢、无明、见、疑,忿、恨、覆、恼、嫉、悭、诳、谄、憍、害、无惭、无愧、惛沈、掉举、不信、懈怠、放逸、失念、散乱、不正知,恶作、睡眠、寻、伺,是诸心法,三是遍行,五是别境,十一为善,六为烦恼,余是随烦恼,四为不决定。
    一、云何为触至嗔,兹略不释。
    二、云何慢 慢有七种,谓慢、过慢、慢过慢、我慢、增上慢、卑慢、邪慢。
    三、云何无明 谓于业果及谛宝无智为性,此有二种:一者俱生,二者分别。
    四、云何见 见有五种:谓萨迦耶见、边执见、邪见、见取、戒禁取:
     一、云何萨迦耶见 谓于五取蕴,随执为我,或为我所,染慧为性,即于此中,见一见常,异蕴有我,蕴为我所等。
     二、云何边执见 谓萨迦耶见增上力故。即于所取,或执为常,或执为断,染慧为性。
     三、云何邪见 谓谤因果,或谤作用,或坏善事,染慧为性。
     四、云何见取 谓于三见及所依蕴,随计为最为上为胜为极,染慧为性。
     五、云何戒禁取 谓于戒禁及所依蕴,随计为清净为解脱为出离,染慧为性。
    五、云何疑至伺,兹略不释。
   二、云何心不相应行 谓依色心等分位假立,谓此与彼不可施设异不异性,此复云何?谓得、无想定、灭尽定、无想天、命根、众同分、生、老、住、无常、名身、句身、文身、异生性如是等。
  五、识蕴 了别所缘之境名识。名识蕴者,谓于诸尘境上,照了分别,和合积聚,故名识蕴。如论云:云何识蕴?谓于所缘了别为性,亦名心,能采集故。亦名意,意所摄故。若最胜心即阿赖耶识,此能采集诸行种子故。又此行相不可分别,前后一类相续转故。又由此识从灭尽定无想定无想天起者,了别境界转识复生,待所缘缘差别转故,数数间断还复生起,又令生死流转回还故。阿赖耶识者,谓能摄藏一切种子,又能摄藏我慢相故。又复缘身为境界故,又此亦名阿陀那识,执持身故。最胜意者,谓缘藏识为境之识,恒与我痴我见我慢我爱相应,前后一类相续随转。除阿罗汉圣道灭定现在前位,如是六转识,及染污意。阿赖耶识,此八名识蕴。
     ┌四大种………地界、水界、火界、风界
     │     ┌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
  ┌色蕴┤     │色(显色、形色、表色等)
  │  │     │声(执受大种因声、非执受大种因声、俱大种因声)
  │  └四大所造色┤香(好香、恶香、平等香)
  │        │味(甘、醋、碱、辛、苦、淡)
  │        │触一分(滑性、涩性、重性、轻性、冷、饥、渴等)
  │        └无表色等(有表业、三摩地所生无见无对色等)
  │
  │受蕴……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
  │
  │想蕴
  │
  │      ┌三遍行……触、作意、思
五蕴┤      │五别境……欲、胜解、念、三摩地、慧
  │      │十一善……信、惭愧、无贪、无嗔、无痴、
  │      │     精进、轻安、不放逸、舍不害
  │      │   ┌贪、嗔、慢(慢、过慢、慢过慢、我慢、
  │  ┌余心法┤六烦恼┤      增上慢、卑慢、邪慢)
  │  │   │   └无明、见(萨加耶见、边烛见、邪见、
  │  │   │         见取、戒禁取执疑
  │行蕴┤   │     ┌忿、恨、覆、恼、嫉、悭、诳、谄、憍、害、
  │  │   │二十随烦恼┤无惭、无愧、惛沈、掉举、不信、
  │  │   │     └懈怠、放逸、失念、散乱、不正知
  │  │   └四不决定……恶作、睡眠、寻、伺
  │  └心不相应行……得、无想定、灭尽定、无想天、命根、众同分、
  │          生、老、住、无常、名身、句身、文身、异生性
  └识蕴……六转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染污意、阿赖耶识


上篇:名色(二) 下篇:十二入
佛教词典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学次第统编

四种往生

正念往生、狂乱往生、无记往生、意念往生。正念往生是...

恶知识

梵语 pāpa-mitra。为“善知识”之对称。又作恶友、恶...

四智赞

指对于阿閦佛之大圆镜智、宝生佛之平等性智、阿弥陀佛...

身识所依

【身识所依】 p0677   瑜伽一卷八页云:彼所依者:俱...

同喻

因明用语。意指同法(梵 sādharmya)之喻(梵 drstā...

一字咒

密家念诵真言时,以种子当作真言来念诵,或于种子之上...

如幻三昧

(术语)达于一切诸法如幻之理之三昧也。又现作种种如...

悲幢

(物名)大悲之摩竭幢也,于幢头安摩竭幢,故名摩竭幢...

阎罗人

指在地狱中呵责罪人之狱卒。正法念处经卷六(大一七·...

三礼

又作三拜。(一)三宝礼之略称。又作三敬礼。合掌恭敬礼...

水海与生死海不同分

【水海与生死海不同分】 p0383 瑜伽九十卷十三页云:由...

治地住

【治地住】 修唯识行历经四十一阶位,此为初十位的第二...

【大藏经】悲华经

悲华经卷第一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 转法轮品第一 如...

【大藏经】大宝积经

大宝积经卷第一 大宝积经卷第二 大宝积经卷第三 大宝...

【大藏经】浴佛功德经

浴佛功德经 大唐沙门释义净译 如是我闻: 一时薄伽梵...

【大藏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

佛教为何分宗派

佛教,整体的佛教是一味的,在佛陀时代,并无所谓八宗...

生死心切,念佛成片

修行第一要为生死心切,生死心不切,如何敢云念佛成片...

虔念观音圣号,化除刀兵厄

印祖当年还请许止净居士,专门编了一本《观世音菩萨本...

若能以此修持,百人修持即百人往生

若能如上念念相续,毕命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

茶饭禅

唐朝龙潭崇信禅师,跟随天皇道悟禅师出家,数年之中,...

风水师的话可作为依循的准则吗

原文: 堪舆家言,何可为准。若如所说,则富贵之人,永...

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皆得解脱

【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

【推荐】九种「作观」戒淫法

念佛法门可以带业往生,但聪明人总是不敢侥幸。台湾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