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五蕴

【佛学次第统编】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十八界十二处,于心境开合,各有不同。若详言心而略言境者,五蕴是也。观于凡夫一切心行,不出五蕴。蕴者旧译作阴,又作众。阴者积集之义,众者众多和聚之义,皆云数多积集,显有为法之自性也。有为法之作用,无纯一之法。或同类,或异类,必由数多之小分相集而作其用。概而言之,谓阴或蕴。
  一、色蕴 总该五根五境等之有形物质,谓之色蕴。色者,质碍之义,变坏之义,变碍之义。质碍者,有形质之互起障碍是也。变坏者,转变破坏也。变碍者,变坏质碍也。此由五根五境等之极微所成物之总名。又色者示现之义,诸色法中,独取五境中之色尘,名色者,以有质碍义与示现义之两义,色之义转为胜故也。色蕴者,谓眼耳鼻舌诸根和合积聚也。
   一、五根 谓眼、耳、鼻、舌、身根。
   二、五境 谓色、声、香、味、触境。
    一、色境 谓显色、形色二种,或总说有二十种。
     一、显色 谓青、黄、赤、白等四种。
     二、形色 谓长、短、方、圆、高、下、正、不正等八种。
     三、总说 谓青、黄、赤、白、长、短、方、圆、高、下、正、不正、云、烟、尘、雾、影、光、明、暗(或空)、等二十种。
    二、声境 谓可意、不可意之二。此二复各差别有四,共为八种。
     一、有执受无执受 言手等所发音声,风林河等所发音声,前者谓有执受,后者谓无执受。
     二、有情名非有情名 言有情名者谓语表业,余声则是非有情名。
    三、香境 香谓好香、恶香、平等香等三种。
    四、味境 味谓甘、酸、碱、辛、苦、淡等六种。
    五、触境 触谓四大种地、水、火、风及滑、涩、重、轻、冷、饥、渴等十一种。
   三、无表色 无表谓无形表,谓乱心、无心、随流、净、不净等。乱心者,谓此余心。无心者,谓入无想及灭尽定等,言显示不乱。有心相似相续,说名随流。善与不善,名净不净。
  二、受蕴 对境领纳事物,为心之作用。谓三领纳随触,即乐及苦、不苦不乐。此复分别,成六受身。谓眼触所生受,乃至意触所生受。
  三、想蕴 对境想像事物,为心之作用。想即思想之义,谓意识与六尘相应,而成六想,和合积聚也。又谓能取像为体,即能执取青黄长短男女怨亲苦乐等相,此复分别,成六想身,应如受说。
  四、行蕴 对其他之境,关贪嗔等之善恶,为一切心之作用。即除色受想识,余一切行,名为行蕴。行者身口意之造作曰行;又内心涉境,说名为行;又有为法之因缘集起,迁流于三世,亦曰行。造作有为法之因缘而迁流于三世,谓之行蕴。
  五、识蕴 对境了别、识知事物,为心之本体。谓各各了别彼彼境界,总取境相,故名识蕴。盖识者心之异名,为了别之义,对心境而了别曰识。心王有种种差别,集于一所,则曰识蕴。
      ┌一、五根……眼、耳、鼻、舌、身之五
      │        ┌一、显色四  谓青、黄、赤、白等
      │        │二、形色八  谓长、短、方、圆、
      │        │       高、下、正、不正等
      │    ┌一、色┤三、总说二十 谓青、黄、赤、白、
      │    │   │       长、短、方、圆、高
      │    │   │       、下、正、不正、云
      │    │   │       、烟、尘、雾、影、
  ┌一、色┤    │   └       光、明、暗(或空)等
  │   │二、五境┤   ┌一、可意四 ┐
  │   │    │二、声┤      ├有执受─无执受─有情名┐
  │   │    │   └二、不可意四┘ ┌─────────┘
  │   │    │            └非有情名之八
  │   │    │三、香有三  谓好、恶、平等、等
  │   │    │四、味有六  谓甘、酸、碱、辛、苦、淡等
五蕴┤   │    └五、触有十一 谓地、水、风、火、滑、涩、重、
  │   │            轻、冷、饥、渴等
  │   └三、无表色  乱心、无心、随流、净、不净等
  │   ┌三受……乐、苦、不苦不乐之三领纳
  │二、受┤
  │   └六受身…六根触所生受之六随触
  │三、想……六想身……意识与六尘相应之六想
  │四、行……一切心之善恶作用除余四蕴外一切行
  └五、识……意、及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之七种

上篇:六入 下篇:名色
佛教词典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学次第统编

世间相常住

是显示俗谛常住的话,为台家之眼目。法华经说:是法住...

犹豫不成过类

因明用语。犹豫不成,梵语 sajdigdhāsiddha,又作犹预...

愍忌

(术语)尊宿之诞生日也。于此日修斋供谓之愍忌斋,或...

四忍

指思益梵天所问经卷一之四忍法品所载之四种忍。忍,即...

大悲观音

(菩萨)台家所立六观音之一。千手观音之异名。又,观...

我与一切蕴法不相应都无有蕴

【我与一切蕴法不相应都无有蕴】 p0652   瑜伽六十五...

印光

(一)佛陀之心印所发之光明。大日经疏卷六(大三九·六...

一山国师妙慈弘济大师语录

凡二卷。又作一山一宁国师语录、一山宁和尚语录、一山...

富那跋陀

(神名)Pūrṇabhadra,神将名。译曰满贤。见慧琳音义...

择瑛

(1045~1099)北宋僧。桐江(浙江)人,俗姓俞。字韫...

三部

密教分胎藏界诸尊为莲华部、金刚部、佛部,分别表示佛...

心相应法

【心相应法】 p0351 品类足论六卷四页云:心相应法云何...

【大藏经】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唐大荐福寺翻经沙门法藏述 夫满...

【大藏经】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隋洋川郡守瞿昙法智译 如是...

【大藏经】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

【大藏经】正法念处经

正法念处经叙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万殊,名盖众...

白毯与骆驼皮

我们在分分秒秒间,要把心照顾好;一切的行动要谨慎、...

把真如本性唤醒激活

我们看莲花的两种譬喻:一个出水义,一个开敷义。天亲...

追查来世的因果,不如谨慎当下的行为

有兄弟三人喜好打坐参禅,为了求更高的悟境,相约出外...

梁武帝问志公禅师因果文

昔日萧衍帝(即梁武帝)心中乐善好爱修行,礼拜志公和...

普陀山的「磐陀石」表何法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应该此时呢看到我身后的这块著名...

攀缘心是怎么生起的

再看欻然,就是起火的助缘。当我们人寿越来越少,进入...

极乐世界有十种乐

慈云忏主说:极乐世界有十种乐: (1)无不常值佛苦,...

何谓「三法印」

印者,印定义。法相楷定不易之义。内外之分,真伪之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