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四智

【中国佛教】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四智,具云四智相应心品,又简称四智心品,意即与四智相应的一聚心、心所,是菩提的四种德能,亦即佛的四种智慧,是转有漏的第八识、第七识、第六识,及前五识,如其次第所得:一、大圆镜智,二、平等性智,三、妙观察智,四、成所作智。陈真谛译《摄大乘论释》卷十三作显了智、平等智、回观智、作事智。隋笈多译《摄大乘论释论》卷九作镜智、平等智、正观智、作所应作智。唐波罗颇密多罗译《大乘庄严经论》卷三作镜智、平等智、观智、作事智。

  大圆镜智是转有漏的第八阿赖耶识聚所得的无漏智。这个智,远离一切我执、我所执及一切所取、能取的分别,能缘的行相及所缘的内境都微细难知,而于一切境界能不愚迷、不忘失(常现前)。性相清净,远离一切有漏的杂染,为一切纯净圆满的色心现行功德所依,又摄持一切清净无漏功德的种子,能现能生自受用的佛身、佛土,及其余三智的影像。无间无断,穷未来际,犹如大圆镜,能映现众多的色像。如《佛地经》说:“大圆镜智者,如依圆镜,众相影现。如是,依止如来智镜,诸处(即六处)、境(即六境)、识(即六识)众像影现。”这个智,内缘取自体功德的种子,外缘取一切真、俗所知境界。就缘真即缘取真如的方面说,是无分别智;就缘俗即缘取其余境界的方面说,是后得智所摄。其体是一,随义用的差别分为二种。了俗由证真,证真为先,然后缘俗智生,所以把这个后生的缘俗智称为后得智。或者和后得相似,称为后得智。其余的平等性智,妙观察智亦是如此。

  平等性智是转有漏的第七末那识聚所得的无漏智。这个智远离二执,观染净诸法、自他有情悉皆平等,由此安住无住涅槃,经常和大慈大悲相应,随十地菩萨所乐,示现他受用的佛身、佛土等影像。又是妙观察智的不共所依。这个智周遍缘取一切真俗境界。

  妙观察智是转有漏的第六意识聚所得的无漏智。这个智善观察一切诸法的自相及共相,无碍自在(《佛地经》说:“谓于一切境界差别常观无碍”)。又摄藏无量陀罗尼(总持)门、三摩地(定)门,及所发生的六度、三十七菩提分、十力、十八不共法等无量功德珍宝,在大众会中,能现一切自在作用,转大法轮,断世间一切疑惑,令诸有情皆获利乐。这个智周遍观察一切法的自相、共相皆无障碍,所以也是周遍缘取一切境界。

  成所作智是转有漏的眼等前五识聚所得的无漏智。这个智是为想方便利乐地前菩萨及二乘、凡夫等一切有情,周遍在十方一切世界,示现种种无量无数不可思议的变化身、土等三业,成就本愿力所应作的八相成道等事。这个智也能周遍缘取一切境界,然而随意乐力或缘一法,或缘二法,或缘多法。

  四智虽然各各定有五遍行、五别境、十一善及心等二十二种心法(《佛地经论》卷三作二十一种)相应,然而在佛地一切心心法的分位所现起的各种功德中,智即别境中慧心所的作用最为殊胜,所有其余的有为功德都是智的差别,所以以智为名。如《佛地经论》卷三说:“智有四种,谓圆镜等,于佛果地诸心心法分位所现诸功德中,智最殊胜,以智为名,总摄一切有为德故。”又四智,如上所说,是如其次第转有漏的八、七、六、五识所得。如《佛地经论》卷三说:“转第八识得大圆镜智相应心,能持一切功德种子,能现能生一切身、土、智影像故。转第七识得平等性智相应心,远离二执自他差别,证得一切平等性故。转第六识得妙观察智相应心,能观一切皆无碍故。转五现识得成所作智,能现成办外所作故。”然而《大乘庄严经论颂》卷三说八、七、五、六识、如次而得故。无性《摄大乘论释》卷九也说转五现识得妙观察智,转意识得成所作智。对《庄严论颂》所说,有两种解释,第一《庄严》是不依次第而说,并非说转第六识得成所作智;第二是《庄严论》中据第六识能作神通等事业,所以说得成所作智;前五识到果位才能够观察,所以说得妙观察智。对《无性摄论》所说,《成唯识论了义灯》卷七末说“无性二释,各随一义,不违二论”(《唯识》、《庄严》)。然而《佛地经论》(卷三)评破转前五识得妙观察智,说说法除疑,周遍观察,不是前五识所能。总之,以《唯识》、《佛地》等论所说为正义。智虽然不是识,然而依附识而转起,以识为主,所以说是转识所得。又识的意义是分别,智的意义是决断;在有漏位中,智劣识强;在无漏位中,智强识劣。为劝勉有情令依智舍识,所以说转识得智。

  四智是道谛所摄,所以只是无漏,即诸佛的功德及身、土等,皆是无漏的种姓所生。诸佛已经永远舍弃一切有漏法的种子,虽然有示现作生死身、业、烦恼等,和苦、集谛相似,然而实在是无漏道谛所摄。

  四智的种子,皆无始时来法尔本来具有,依附第八阿赖耶识,前灭后生,相续不断,不是现在从熏习所生,此即大乘二种种姓中本姓住种姓,《成唯识论》卷九说:“谓无始来依附本识(第八识)所得无漏法因。”发心以后,由听闻正法等外缘熏发,令无漏旧种渐渐增长,此即大乘二种种姓中习所成种姓。又说:“谓闻法界等流法已,闻所成等薰习所成。”大圆镜智、有说菩萨金刚喻定(第十地满心金刚无间道)现在前时,转灭一切有漏种子及异熟识等,即开始现行。有说金刚喻定现在前时,还没有顿舍异熟识种,要到次刹那的解脱道初成佛位才得开始现行。《成唯识论》卷十平列两说,《佛地经论》卷三只举前说,然而《成唯识论述记》卷十以后说为正义。这个智,执持一切无漏种子令不失坏,从初成佛起,尽未来际,相续不断。平等性智,菩萨初地初现观时即菩萨见道初现前位,和我、法二执相违,才得开始现行,从此以去,在以后的诸地中,加以修习,令增长清净圆满。在无漏观等现在前时,经常现行。假如有漏心现前,或有间断。象这样展转到第十法云地最后心以后,便和纯净的第八识相依,尽未来际,相续不断。妙观察智就生空观品说,二乘见道位也得开始现行,此后展转顿悟者从见道位到无学位,渐悟者从四果向大到菩萨解行地终,顿渐二悟菩萨或者到上位(上位即十地及如来地),只要不是有漏心现前或无心时,皆得现行。就法空观品说,菩萨见道位才得开始现行,此后展转到上位,只要不是有漏位,生空观,及无心时,其余一切位皆得现行。成所作智,有说在菩萨修道位中,由后得智引发,也得开始现行。有说要成佛才得开始现行,成所作智是转有漏的前五识所得。前五识以五根为不共依,而以现行第八识为共依。在因位十地中,能变的第八识是有漏,所以所变的五根也是有漏,有漏不共必俱同境的五根,必不能发无漏的五识。因此成所作智要到成佛依五漏的五根才得现行,而且这个智由作意才现起,所以在佛果上,也不是永远现前,常有间断。《成唯识论》卷十平列以上两说,《佛地经论》卷三评取后说。总之,四智中,妙观察、平等性二智,通达修习二位的菩萨,证得一分;大圆镜、成所作二智,必须到究竟位才得现行。从而具足这四智,得大菩提的,只是究竟位的佛果。
  (黄忏华)

上篇:唯识四分 下篇:五重唯识观
佛教词典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中国佛教

成唯识论了义灯

凡十三卷,或七卷。唐代慧沼撰。略称唯识论义灯、唯识...

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

(经名)一卷,萧梁僧伽婆罗译。大般若第七会之别译。...

垓劫

(杂名)垓者数名。劫者梵语Kalpa,时名。风俗通曰:十...

三障(二)

涅槃经明三障:   一、烦恼障 昏烦之法,恼乱心神,...

金针双锁

(杂名)曼陀罗中之金刚针与金刚锁二菩萨也。锁与锁同...

护法

(术语)护持自己所得之善法也。又拥护佛之正法也。俱...

明行足

梵语 vidyā-carana-sajpanna,巴利语 vijjā-carana-...

二假

【二假】 二假,指无体随情假,与有体施设假。一、无体...

自性无自性

指存在与非存在。自性,梵语 svabhāva,即自身,指存...

兰室

(杂语)佛寺之异名。兰为梵语兰若之略,或取兰草芬芳...

佛为黄竹园老说经

全一卷。南朝刘宋时代译。译者佚名。又作佛为黄竹园老...

悉昙宇 (u)。又作乌、污、优、屋。悉昙十二韵之一,...

【大藏经】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

【大藏经】佛说长阿含经

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

【大藏经】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小品经序 释僧睿 般若波罗蜜经者,穷理尽性之格言,菩...

【大藏经】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序 朝议大夫直龙图阁权江淮荆淛等路...

家中有恶病口舌,当诵大悲神咒

【经文】:又若家内遇大恶病百怪竞起。鬼神邪魔耗乱其...

一生行善,果然善有善报

古时候,有一个书生,姓萧名蔼堂。他为了生活所困,不...

又穷又病,家里也出很多祸事,怎么办

贫穷众生及疾病。家宅凶衰眷属离。睡梦之中悉不安。求...

发愿生西方,永脱生死轮转之剧苦

生死炽燃,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

雷阳公问地府官吏

族叔祖雷阳公说,从前有个人遇见阴曹地府的官吏,便乘...

圣严法师:如何种植福田

有一回释迦牟尼佛向一位农夫托钵,农夫却对佛陀说:「...

印光大师法语的人生哲理

印光大师是现代著名高僧,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大师一...

「色不异空」和「色即是空」有什么区别

问: 色不异空和色即是空有什么区别? 大安法师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