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生饭

【禅林象器笺】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敕修清规·日用轨范》云:“钵刷安第二鐼子缝中,出半寸许。盛生饭不得以匙箸,出生饭不过七粒,太少为悭食。凡受食则用出生,或不受食,却不可就桶杓内撮饭出生。”

旧说曰:“施鬼界众生之饭,故曰生饭。出饭不可过七粒,面不可过一寸,馒及饼可指甲许。生饭不可饤请菜中,为受饭鬼与受菜鬼相争也。凡鬼中,专受生饭者,旷野鬼也;专受施饿鬼食者,面然鬼也。”

或说曰:“生饭者,人之生气在左掌故,先用右手拇指、中指而撮之,少点左掌,熏着生气于饭,然后置钵刷,唱偈,施与鬼子母,故曰生饭。”

或曰:“生字义,古德未下解,有谓生是熟之对,未下筋之新饭是生义,以供鬼也。”

忠曰:“人生气在左掌,未得本据。谓生者,众生也,非生熟义。佛自言出众生食,后引。何不见经文,生曲说而为难解哉?《资持记》云:‘施生不必多也。’〈出生〉处引。乃出于施众生之食也。”

《佛祖统纪》云:“出生饭,此有二缘:一者《涅槃经》令施旷野鬼,《毗柰耶律》令施鬼子母等。此曹本食肉啖人,佛化之,受戒不杀,乃嘱弟子随处施食。今斋堂各各出众生食是也,此唯出家人行之。二者《焰口经》托阿难为缘,令施饿鬼食。今斋堂别具小斛,于食毕,众作法施之;或各具小生斛,夜间咒施,此通道族行之。”

旷野鬼缘,《涅槃经·梵行品》云:“善男子!如我一时游彼旷野聚落丛树,在其林下,有一鬼神,即名旷野,纯食肉血,多杀众生,复于其聚日食一人。善男子!我于尔时为彼鬼神广说法要,然复暴恶,愚癡无智,不受教法,我即化身为大力鬼,动其宫殿,令不安所。彼鬼于时将其眷属出其宫殿,欲来拒逆,鬼见我时,即失心念,惶怖躄地,迷闷断绝,犹如死人。我以慈悯,手摩其身,即还起坐,作如是言:‘快哉!今日还得身命,是大神王具大威德,有慈悯心,赦我愆咎。’即于我所生善信心,我即还复如来之身,复更为说种种法要,令彼鬼神受不杀戒。

“即于是日,旷野村中有一长者,次应当死,村人已送付彼鬼神;鬼神得已,即以施我;我既受已,便为长者更立名字,名手长者。尔时,彼鬼即白我言:‘世尊!我及眷属唯仰血肉以自存活,今已受戒,当何资立?’我即答言:‘从今当敕声闻弟子,随有修行佛法之处,悉当令其施汝饮食。’善男子!以是因缘,为诸比丘制如是戒,汝等从今常当施彼旷野鬼食。若有住处不能施者,当知是辈非我弟子,即是天魔徒党眷属。善男子!如来为欲调伏众生故,示如是种种方便,非故令彼生怖畏也。”

诃利帝母缘,《鼻柰耶杂事》云:“欢喜夜叉神,生子至五百,其最小者,名曰爱儿。欢喜入王舍城,所有男女次第取食,人民痛恼,当往告佛。时诸人曰:‘此鬼啖我男女,则是恶贼,何名欢喜?’因此竞呼为诃梨底母。众往白佛,佛持钵入城,以钵覆其爱儿。母归,不见爱儿,上从天宫,下至地狱,寻觅不见。佛问言:‘汝有几子?’答言:‘五百。’佛言:‘五百失一,何甚苦恼!况他一子,汝何食之乎?’母曰:‘愿以示诲。’佛言:‘可受我戒,得见爱儿。’母曰:‘我依佛。’佛举钵,见爱儿,从佛受三归五戒。白言:‘我今与子何所食啖?’佛敕声闻弟子:‘于食次,出众生食,呼汝等名字施之。’”略钞。

《佛祖统纪》云:“诃利帝,此翻恶贼。盖是鬼子母未受戒时,食王城男女,居人怨之,故作此目。”

又别有阿利陁因缘,《灌顶封印大神咒经》云:“阿利陁复白佛言:‘我等鬼神,官属七百,常以精气血肉为食。今日归命于佛世尊,既授戒法,不杀物命,唯愿天尊敕诸弟子,法食之时,惠施少少饭食之余。’”

又与〈出生〉交看。

《传灯录·杉山智坚禅师嗣马祖章》云:“师吃饭次,南泉收生饭云:‘生。’师云:‘无生。’南泉云:‘无生犹是末。’南泉行数步,师召云:‘长老!长老!’南泉回头云:‘怎么?’师云:‘莫道是末。’”

《赵州谂禅师录》云:“师因见院主送生饭, 鸦子见,便总飞去。师云:‘鸦子儿见你为什么却飞去?’院主云:‘怕某甲。’师云:‘是什么话语?’师代云:‘为某甲有杀心在。’”

上篇:上方 下篇:上堂

佛教词典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禅林象器笺

外护

(术语)二护之一。佛所制之戒法,护吾身口意之非为内...

第七仙

为释迦如来的别号之一。释迦为过去七佛之第七,又以具...

佛供

(杂语)香花灯明等奉佛之供物也。...

一色无辨处

禅林用语。指不能以相对思虑分别之绝对境界。曹山录(...

瑶花

即玉华宫。位于陕西鄜州宜君县西南。唐玄奘三藏曾于此...

唯信钞

全一卷。日本圣觉(1167~1235)撰。收于大正藏第八十...

机宜

(术语)众生有善根之机,而宜于布教者。玄义六上曰:...

尼四独戒缘起

亦名:四独戒缘起 资持记·释尼众篇:“(尼僧残)第七...

法眼宗

(流派)禅宗五家之一。源出六祖弟子行思。五传而至雪...

少林寺

中国佛教禅宗祖庭,位于河南登封城西少室山。南北朝时...

凡愚

【凡愚】 p0227 成唯识论三卷十三页云:凡卽无性。愚卽...

四种资粮

资粮(梵 sambhāra),为必需品之意,诸经中每以“资...

【大藏经】百喻经

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译...

【大藏经】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序 朝议大夫直龙图阁权江淮荆淛等路...

【大藏经】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佛在罗阅祇耆...

【大藏经】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 一时佛...

万德洪名为何对每个人的加持力不一样

净土宗在整个大乘八宗中的特色,就是它是一种佛力加被...

有一个明心见性的善知识非常重要

有时候我们听古德说:修行是依法不依人。其实这句话我...

佛教小常识

【一、寺、院、庵】 寺,在古代本是朝庭机构的名称,...

冒死求法心不悔

佛陀涅槃百年后,当时的印度由强盛的孔雀王朝阿育王所...

有因无缘苦果不生,带业往生的最低标准

圆瑛老法师在十习因这段文,讲到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

天台宗的判教为何受到历代修学者的重视

在中国佛教一千五百年历史当中,影响佛教最深也最受欢...

僧家之待客

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人活一世难以一帆风顺,...

佛为何绕了一大圈才说净土法门

既然如此简单明了,佛何不直接就告诉人们念佛求生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