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兰若

【释氏要览】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梵云。阿兰若。或云阿练若。唐言无诤

○四分律云。空静处

○萨婆多论云。閑静处

○智度论云。远离处

○大悲经云。阿兰若者。离诸匆务故

○十二头陀经云。佛言阿兰若处十方诸佛皆共赞叹无量功德皆由此生

○肇师云。忿竞生乎众聚。无诤出乎空閑故。佛赞住于兰若

○宝云经云阿兰若处。独静无人不为恼乱。乞食易得非远非近多诸林木华果清净美水龛室安稳故

○兰若者。智度论云。远离处最近二里。能远益善。去村一拘卢舍(此云鼓声)

○律云。去村五百弓。弓即寻也。西天法。凡四肘为一弓。肘长尺八共长七尺二寸也五百弓为一拘卢舍。积三千六百尺。成六百步。即二里也。

上篇:具足戒 下篇:经论元匠

佛教词典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释氏要览

十二重城

十二因缘的别名。五句章句经说:一切众生常在长狱,有...

涅槃部

大乘经五大部中之第五部。开元释教录卷十一以大般涅槃...

追荐

(仪式)又曰追善。追荐者为死者追荐福之义,追善者为...

小乘五部

(名数)佛灭后百年阿输迦王时,上座大众之根本,以大...

不死寻

【不死寻】 p0318 法蕴足论八卷十六页云:云何不死寻?...

受随二作

亦名:作戒二种、二作 子题:受中作戒、随中作戒 羯磨...

移龛

(仪式)入龛三日后,移龛于法堂读经,是为移龛佛事。...

梵语 dharma,巴利语 dhamma。为“昙摩”之略称。译作...

四力

(名数)一自力。世间之人,宿世有善根,不依他人之教...

有过去界有未来界有现在界

【有过去界有未来界有现在界】 p0562   瑜伽五十二卷...

愿海

(喻)菩萨的誓愿深广如海。...

自性无自性

指存在与非存在。自性,梵语 svabhāva,即自身,指存...

【大藏经】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罽宾国三藏般若奉 诏译 入不...

【大藏经】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卷上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序品第...

【大藏经】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

【大藏经】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

夏季吃肉不如吃豆

毛豆是膳食纤维之王。 毛豆既富含植物蛋白,钾、镁元素...

贪利养的提婆达多

佛陀在王舍城弘化时,阿阇世王非常恭敬提婆达多,除了...

淫欲心的对治方法

男子欲重,女子情重。情与欲是学佛修行中两个很大的障...

净土宗第七祖省常大师画传

一、生于乱世,七岁出家 省常大师,生于后周世宗显德六...

怎样得到观音菩萨的感应,使事情能够如愿呢

端坐普陀常入禅,众生有叩遍垂怜; 欲知感应玄妙义,试...

我们没办法改变外在的共相,只能改变自己的不共相

阿赖耶识的相貌差别,是就着阿赖耶识,因为不同的我见...

念珠的作用

念珠的作用主要是帮助修行者收摄心意,消除妄念,专注...

圣严法师《不住于相而行布施》

不住于相,相的意思在《金刚经》中讲得很清楚,即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