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摄衣界碍

【南山律学词典】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亦名:离衣宿戒四碍、四碍、衣人异碍、衣界四碍

子题:染碍、隔碍、情碍、界碍、失衣、不失衣、离衣、界有两种、作法衣界、自然衣界、别界、自然界十五种、僧伽蓝界、村界、若干界、同界、异界、树界、林界、场界、车界、船界、舍界、聚落界、族界、家界、一界、堂界、库界、仓界、兰若界、道行界、洲界、水界、井界、十五种自然界、势分

戒本疏·三十舍堕法:“须识四碍,方知摄护。一、者染碍明失。如多论中,所以除村,为护梵行为止讥嫌等五义。比丘与女,性非亲好;动即相染,讥过随生。故使戒中制约非少。说法取衣同行同坐;无论屏露,未约亲疏;但使与取,皆制其犯。若衣在此,往会是难;故名染碍。二、者隔碍。如僧祇中,人在门外,须捉户钥等。三、情碍。如僧祇中,兄弟分齐等。如多论中,王来入寺,取水处、大小便处、近王左右,尽非衣界;又有幻人、戏乐人入来亦尔。四、就界碍。如律十一是。今依四分,具有此四。”(戒疏记卷一一·九·一四)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衣人异碍。四分他部相成有四,即染、隔、情、界也。上之三碍,通界并有。若论界碍,彼此不通。故文云,失衣者,僧伽蓝里有若干界。谓上三碍在伽蓝院内,故衣则有多界不失衣者,僧伽蓝里有一界。谓无上三碍也。(一,染碍)初明染碍者。律云,比丘脱衣在俗人处形露,佛令除村。村有五义,谓诽谤,生疑,为护梵行等。即此女人与比丘同处,性相乖忤,多致讥 。佛不许同宿、同坐、同行、同住,并生染故。若取衣持,恐坏梵行。必与同处,衣须随身。(二,隔碍)二者隔碍。律云,若水陆道断涩(险)难等,离衣开无有过。僧祇,寺门外不捉户钥,无十二桄梯,是名离衣。(三,情碍)三者情碍。律云,若夺想失想若贼恶兽命梵等缘。僧祇,兄弟分齐之处。多论,王来界内大小行处,近王左右,并非衣界;及以作幻作乐人等入界,亦如王法。以情隔故,妨于来往,故名失衣。(四,界碍)四者界碍界有两种,自然、作法。上之三碍,入此二界,通界失衣,并非衣界。若无三碍,二界各别,通得护衣。五分云,若作法衣界,及自然衣界,比丘于中不得自在往反,是名别界。反上同界。(一、指略标示)若论作法,下卷明之,今明自然有十五界。(二、引教广释)四分有十一种。一、僧伽蓝界。二、者村界。各有四种。谓周匝垣墙、栅篱、篱墙不周、四周有屋也。此等诸相不周,伽蓝相坏,树车等界丛生,故云若干界。此止是别界,不名僧村二所。今言若干界者,有上三碍互生,来往讥难,故失衣也。僧祇,五分中,同者,僧羯磨作不失衣界,于中得自在往反。异界者,不得自在往反是也。乃至舍屋尼寺聚落重屋车乘场露地道行界亦尔。三、树界者。与人等,足荫覆加趺坐。如此树相已上,乃有衣界可护也。此但明其小相。十诵,不相接树,取日正中时阴影覆处,若雨堕时水不及处,置衣在此树,身在余处,若不取衣等皆犯。若相接树,乃至一拘卢舍者,随所著衣无犯。善见,日正中时影覆处,同上。若树枝偏长,衣在阴头,人在树根,亦不失衣。林界者,衣在林中,十四肘中不失衣。此林有人来往,无衣界,应随身,不随者失。上十诵林界一拘卢者,谓是大林无难。此言十四肘者,谓四树相连,势非广及,故衣界狭小也。僧祇,蒲萄蔓架一切爪瓠等架,各四相取二十五肘,名衣界。明了论解,若衣在楼树下,身在上者失衣。若衣在上,身在楼树下,不失,以上得落下故。四、场界者。律云于中治五谷处也。谓村外空静处。五、。六、船界。并俱在陆地。律云,若车船回转处。此但明住车。十诵,行车者,前车向中车杖所及处,中车向前后车杖所及处,后车向中车杖所及处,若不及者,是名异界。僧祇,载船水中,有多住处,若自在往反不会无犯,反上即犯。七、舍界。四分无相。此谓村外别舍。若据村聚相,后当广说。僧祇,若楼阁梯蹬道外二十五肘名衣界。若着衣在阁上,下宿,有梯通,无犯。准四分库仓界,据明内为言。两无任得。对上舍界,因解聚落。四分云,村界。善见,无市云村,有市名聚落。萨婆多论,四句相对:一是聚非家界,如二聚落各有一家。二是家非聚,如一大聚落,更无异聚而有多家。三亦具二界,聚落有二,各多家是。四俱非者,兰若界也。聚落者,十诵多论,人民共住,名聚落界。言别界者,鸡飞不及,弃粪扫外,箭射及外,名为异界。言同界者,四边聚落,各有一家,若有车梯回转相及,得登出入,身在梯根下卧,置衣在四聚落,不失衣。以梯梁相接,无隔碍故。聚落止有一家,衣在家内,车梯上下卧,不失衣。以无别家可对故也。若自然界内,箭射及处,至明相出,不失衣。若衣在外,身在家中,亦尔。若众多家,衣在家内,身在梯车下,失衣。以家界各别故。家有一界别界。别界者,父母兄弟儿子若异食异业,虽同一处,事各不同,是名族界。若同食业,名一家界。族亦有一界别界。各有住处,是名一界。别界者,若作食处,取水处,便利处是;若在二处,皆失衣。僧祇,四聚相接,衣枕头卧,头及手脚各在一界,衣在头底,明相出,衣离头,犯舍。若手脚至衣所,不犯。十诵多论云,若安衣二界中,在二界上卧,不失衣。各有身分故。十诵,舍界者,若外道舍,门屋食堂中庭厕处,衣在一外道舍,身在余舍者,失衣。若同见同论,不犯。若诸戏笑人,游行营处,如前取水处等,失衣。若同属一主,不犯。此谓情碍。多论,重舍属一主,人衣互上下重,不失。若是异主,衣人上下,中间不通,故失。上并四分无文,理须通允。八、堂界者。律云,多敞露。九、库界者。积藏诸车乘贩卖物。十、仓界者。储积谷米处。十一、阿兰若界。律云,兰若者,无界谓回在空野,无别诸界,假以树量大小;八树中间。一树间七弓,弓长四肘,通计五十八步四尺八寸。兼其势分,七十有余。次明不足者,取外部成用。十二、道行界者。十诵,比丘与师持衣道中行,前后四十九寻内,不失。多论,纵广亦得四十九寻,不失。僧祇,道中卧,持三衣枕头,明相出,衣离者犯。准应身在树界兰若也。善见,若使沙弥俗人持衣前入界,比丘后入不知,谓言界外,明相出,谓失。不失衣。依止亦尔。律云失想,界外为言。若弟子夏未满,为师持衣,值人说法,贪闻法故,明相出,不犯离师。和尚得离衣罪。明了论,小便等所逼事,由他加行难,所作怜愍。此义转车界中广说。解云,大小便病怖畏难逼,夜出界,未得还而晓,亦不失衣。又二人共宿,三衣同置一处,一人急事须夜行,不持自衣,误持住人衣去。至晓行人失衣。由行人误取故失,不由住人,故不失衣。行人意晟,故言加行;犹此住人是难。许此难不失衣。十三、洲界者。善见云,十四肘内不失衣。若有人来往,衣不随身者失。十四、水界。善见云,兰若处坐禅,天欲晓患睡,脱衣置岸,入池洗浴,明相出犯舍。毗尼母云。着衣岸上,入一脚水中者,不犯失衣。僧祇,水中道行界者,二十五肘,若船上者,入水即舍。十五、。僧祇。道行露地井阑旁宿,置衣在二十五肘内,身在外者,失衣。衣在井中,应绳连。垂手绳井中,得会衣。与井上界别也。以此例余坑窨窖等。(三、势分有无)此十五种自然界,大小如上。若准四分加于势分。文云。僧伽蓝界者,在伽蓝边,中人若用[专*瓦]石掷所及处,是名界。乃至库藏界亦如是。诸部并无势分。”(事钞记卷二○·一一·一四)

上篇:摄衣界 下篇:摄衣界碍树界肘量
佛教词典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南山律学词典

体智

指体达真空妙有之智慧。法华玄义卷三上(大三三·七一...

散位独头意识

【散位独头意识】 四种意识之一,为散乱心中的第六意识...

三本华严经

(传说)此经文殊菩萨与阿难结集已,龙神收入龙宫。后...

佛书解说大辞典

凡十四卷。为日本大东出版社所刊行解说佛书之辞典,详...

十九执金刚

指列于大日经说法之会座上之十九尊金刚,为大日如来之...

阿耶穆佉国

阿耶穆佉,梵名 Ayomukhī。位于中印度之古国。大唐西...

无明有二种

【无明有二种】 p1070 集论四卷九页云:无明有二种。一...

安乐集

(书名)唐道绰着,上下二卷。集往生安乐国之要文者。...

小乘戒

小乘律藏所说的戒律,有五戒八戒十戒与具足戒等数种。...

五浊

【五浊】 p0251 瑜伽四十四卷十八页云:言五浊者:一者...

业处

(术语)梵语Karmasthāna。心业止住之处。即入定而使...

内六入

内六入者,此之六法,亲故属内,为识所依,故名为入。...

【大藏经】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

【大藏经】禅秘要法经

禅秘要法经卷上 后秦弘始年鸠摩罗什等于长安逍遥园译...

【大藏经】肇论

肇论序 小招提寺沙门 慧达 作 慧达率愚,通序长安释...

【大藏经】唯识二十论

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阿罗汉的三种义理

阿罗汉者,能飞行变化,旷劫寿命,住动天地,阿罗汉是...

正法、像法、末法

佛教中有正法、像法、末法:为正法时期、像法时期、末...

所谓的善恶,都不是本来面目

修行的第一个就是靠语言文字的佛法产生观照,所以叫做...

放下我执,精进努力

在现实的日常生活中,各种的纠缠是烦恼的主要来源。尤...

【推荐】慧律法师语录精华全集

1.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2.与其说是...

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天下事没有一个必然的,所谓我希望要做到怎样怎样,而...

有爱才有财富与成功

一位妇人走到屋外,看见前院坐着三位长着又长又白胡须...

德森法师往生记

德森。自号苦恼比丘,江西兴国县人。年幼时读儒家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