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妄语两分

【南山律学词典】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亦名:圣法起妄心境俱差、凡法明妄但以心虚不问境虚实

子题:圣法妄语四句、凡法但使心虚皆成妄语、自三根、他三根

戒本疏·四波罗夷法:“明圣法起妄,必以心境俱差;凡法明妄,但以心虚,不问境之虚实者。(一、圣法)凡论妄语四句分之:初心境俱虚;二、心境俱实;三、心虚境实;四、境虚心实。即以分之:初句犯夷。第二、犯堕。第三、境实,不名为犯,以心虚故;今解不尔,如后小妄,违想而说,即犯堕也。第四、句者,增上慢也,由心实故,开前大妄;由境虚故,开后得道。(二、凡法)后以世法诳者,以境虽是事,通于内外,加谤得残。自三根为内,他三根为外;亦可意有见想为内,见闻觉知为外。皆非圣法,不据前境;但使心虚皆成妄语。故文云,彼人不清净,不见彼犯,虽复着实,不那心虚?结残可知。”行宗记释云:“圣法中,前列四句。即下,举事配释。初句,正犯此戒。第二、堕者,即实得道,向未具说。第三、上引他解;下示今解,即准小妄为例。言境实者,若实证圣,岂有心虚?然有下凡,得不净观,或感天供,想心谓非。违心而说,可例小妄,而结重夷。据此论犯,不必俱虚。第四、如文自显。开后得道,谓不犯提也。凡法中,初通标。以下,别释,有二,前示二谤。言境是事者,对前圣法,境通理故。据论境事,止合局外;然今谤妄,境通内外。自三根者,亲见闻疑也;他三根者,从他传也。如后二谤注文所列。亦可等者,上解唯局二谤,此义兼通谤妄。言见想者,谓内心虚起,非实见闻也。见闻等为外者,根尘触对也。皆下,总示成犯。前虽实犯,净想而谤,亦犯僧残。又如实见,作不见想,向人云见,亦成提罪。故下,引证,可解。那字去呼。”(戒疏记卷七·四七·一一)

上篇:如草布地释名 下篇:妄语居语业之首
佛教词典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南山律学词典

心依处

【心依处】 p0349 瑜伽八十三卷十八页云:心依处者:谓...

郁伽市

郁伽,梵名 Ugra,巴利名 Ugga。为憍萨罗国(梵 Ko?al...

无生法

【无生法】 谓真如之理,涅槃之体。以彼远离生灭故也。...

普雨法雨

(譬喻)普雨法雨,润诸草木,譬佛之说法为雨也。法华...

嚫金

又作[贝*亲]金、嚫财、嚫钱。其义有三:(一)指信徒布施...

别众食戒三位明别

亦名:别众食戒三相、别众食戒三位 子题:僧次别众、别...

牛头禅

(流派)以牛头山法融为祖之禅派。又称牛头宗。四祖道...

勤劬处苦

【勤劬处苦】 p1223 瑜伽四十二卷十页云:勤劬处苦者:...

裹头

僧人将头包起之行装,称为裹头。佛陀住世时,即有以帽...

提撕

提挈之意。即导引后进之人。据大唐西域记卷七载,阿难...

五苦

(名数)一、生老病死苦。即合四苦为一苦也。二、爱别...

白居易

(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

【大藏经】大宝积经

大宝积经卷第一 大宝积经卷第二 大宝积经卷第三 大宝...

【大藏经】浴佛功德经

浴佛功德经 大唐沙门释义净译 如是我闻: 一时薄伽梵...

【大藏经】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如是我闻...

【大藏经】永嘉证道歌

永嘉证道歌 唐慎水沙门玄觉撰 君不见。绝学无为閒道人...

画好自己的底线

有一位武术大师隐居于山林中。听到他的名声,人们都千...

给每个人证明自己价值的机会

朋友去远方,把他在山中的庭院交给我留守。朋友是个勤...

出家师父的法名为何要尊称上下

僧人自称法号有:释某某、草字某某、衲子某某、沙门某...

佛教中的四种涅槃

净就是执着有清净的东西。有些人认为有所谓清净这回事...

来去自在的庞居士一家

庞蕴居士,字道玄,是唐代著名的在家禅者,他曾在马祖...

梦参老和尚:念经念佛还会有灾祸吗

每个人都有六亲眷属,你周围的人要是不信佛的,你怎么...

佛示现涅槃,只为救度一切众生

昔日佛陀开示:诸佛为度众生故,方便示现涅槃,实而不...

宏海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

(第一讲) 南无阿弥陀佛!我们闻思讲堂莲池海会的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