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事忏属钝根

【南山律学词典】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亦名:钝根依事忏

子题:律宗识名种相、性戒虽依教忏止免六聚、性戒、业道终须慧观、深褒、犯戒罪是违制业道罪是违理、违制事伏即净、违理观照方除

随机羯磨·忏六聚法篇:“钝根,依事忏者,若依大乘,则佛名方等,具列行仪;依法忏悔,要须相现,准教验心。若依律宗,必须识于罪名种相,随有牒忏。若疑不识,不合加法;唯除不学者,随犯结根本。此但灭犯戒罪也。故智论云,戒律中虽复微细,忏则清净;犯十善戒虽忏,三恶道罪不除,如比丘犯诸性戒等。”(随机羯磨卷下·二四·二)

羯磨疏·忏六聚法篇:“(一,经中化忏)钝根,根非是钝,但学之晚;人皆谓利,谁肯云钝?有言钝者,心谓我利。如是烦恼,反覆陷人,不识其畔,未可依理,故须事忏,如文可知。(一、引论通标)今准心论,若乐罪时,须修事忏;若乐福时,须修理忏。理则无著,着则还缚,须知分齐。(二、略举理观)(一、小乘)就观理中,小乘极处,人法二观。对我观析,唯见是尘;对阴求之,但唯名色。求人求法,了不可得,是为空也。(二、大乘)大乘极处,空识为本。初浅滞教,谓境是空;了境本非,性唯识也。略举观门,行体如别。(二,律宗制忏)(一、罪名种相)文云,律宗识名种相者,名即六聚,所结正也;种即当聚,别类所收;相谓随犯之众数也。随有牒忏者,不可深褒也。(二、有疑不识)疑及不识不合加法者,既迷名种,知牒何罪也?除不学者随结根本者,此除疑也。以深达教相,恒惧陵犯;虽疑迷忘,不结罪也。(一、 约迷忘例同难)‘若尔,我本不学,事法俱迷,亦应不犯。’‘今解不然。彼有心持,忘误犯境,非罪心也;卿无心学,已结违愿,不了境事,是不学迷,随所犯缘,并结正罪。’(二、约彼此无心难)问:‘彼学无心,犯境非犯;我亦无心,何得犯耶?’‘今解,心有多种。彼学识犯,于境知非,开无犯者,心不缘境;卿今缘境,能所不忘,但不学故,不知得失,与犯缘同,何得非犯?且以一犯以问卿缘,如与士女同室宿戒,一、 知是士女,二、知同室内,三、知无命难,四、知随坐卧即犯。四辨知是犯缘,今何得逃罪?若原不缘境,非学之功,亦同前免。’(三、忏灭分齐)文云但灭犯戒罪者,以性戒故损物情也,虽依教忏止免六聚至于业道终须慧观,增上忍时,恶道便止,如文所列,亦如上解。”济缘记释云:“通标中,即杂心文。若乐罪者,恶业势强,理观难成,以善翻也;若乐福者,善业势强,能障圣道,以观破也。理即是空;着则非空,故还成缚。令知分齐,须自审也。次举理观中,小乘理中,初通示。五阴为法,计法为人。此二本无,妄计为实;遂成二执,故受轮转。对下,别释。意计有我,我即法尘。又计阴为实,阴即名色,缘生缘灭。求下,总结。推求人法,但有虚计。知计是虚,人法不立,是为二空。凡夫闻解,内凡少见,初果分证,无学尽证,是为涅槃也。大乘中,空识为本者,空谓了一切法皆因缘生,生即无生;识谓即此缘生,同一识体,无有外尘。若达缘生,不知唯识,是为钝根。若知唯识,达法源底,是为利器。故钞云,钝见空时,不分别色异二乘也;智知唯识,不分别空异钝根也。下指行体,委如受法七门义说。委辨识相,如戒体中。次制忏中,初科。名如波罗夷;种如淫盗等;相如一淫中有多少也。余篇例此。罪少而悔多,谓之深褒。次科,牒释中,初释学人开迷。除下,次示不学随结。言除疑者,恐滥须拣故。深达等者,叙学人开意,反显不学不开。次引难中,初难,学不学虽异,迷妄是同故。解中,初叙不可学迷。卿下,次明可学迷。结违愿者,下坛已后,起断学意,顿结不学罪;不了事境,对境暗教,结不学无知罪。次难,律中,犯必问心,无心不犯,岂拣学不学耶?解中有三,初明二心不同。且下,举一犯以问。与女人及未受者同室宿,人虽不学,四缘可知故。若下,三例开迷忘。原不缘境,如同室宿,不知先有士女等。可同学人开罪,故云同前免也。三中,犯戒罪是违制业道罪是违理违制事伏即净违理观照方除。钞云,篇聚依教自灭,业道任自静思是也。”(业疏记卷二二·二○·一一)

上篇:事忏伏业 下篇:事忏有行
佛教词典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南山律学词典

生死泥

(譬喻)生死者众生沉溺之处,故以泥譬之。俱舍论一曰...

闪电光

(譬喻)以喻势之神速与事之猛烈。会元七(保福章)曰...

梦觉相违难

【梦觉相违难】 这是‘唯识九难’的第七难。外人问曰:...

化仪

谓佛陀化导众生之形式方法。教化众生之经典内容,称为...

渐顿教

(术语)有二种:一以渐教顿教判一代教也。一华严之清...

信解安住心

【信解安住心】 p0870   显扬十八卷二页云:信解安住...

亲胜

(人名)梵曰畔徒室利Bandhuśri,唯识十大论师之一。...

常坐不卧

行事钞·头陀行仪篇:“常坐不卧者,萨婆多云,加趺坐...

千日诣

日本佛教用语。又作千日参。即在千日之间,连续到神社...

不生不灭

不生也不灭,是常住的别名,也是永生的意思。涅槃经说...

大乘义章

《大乘义章》,隋慧远(523~592)著。原来有五聚,二百...

净住社

(杂名)齐宣王募僧俗行净住之法,名曰净住社。见僧史...

【大藏经】右绕佛塔功德经

右绕佛塔功德经 大周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等奉 制...

【大藏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

【大藏经】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唐、罽宾三藏佛陀多罗译 如...

【大藏经】悲华经

悲华经卷第一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 转法轮品第一 如...

印光大师的健康饮食建议

1、提倡吃面食 先后天衰弱,当以善于保养为事。若欲靠...

念佛的十种心

「念佛之人,虽观如来相好,而不生爱着之心;于无念中...

往生之要关,念佛之妙诀,就在此字

示施圣藏居士 我佛教化众生。虽法门无量。要而言之。先...

妙莲老和尚:吃素能去体臭

你们来山上打佛七,过七天的出家生活,已经吃素的当然...

放生蛇反遭咬,结果意想不到

晚上,和老妈闲聊。她问我:你还记得小阿公吗?小阿公...

静察己过,勿责人非

弘一法师曾在他的专著中提到:作为出家人,应该做到静...

乐善好施德化一乡的李士谦

父母谢世,归心佛乘 李士谦,字子约,出身赵郡李氏,平...

心量越大的人,越能成就大事

我们要在生活当中体验什么是发菩提心。自己真正发了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