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杂修静虑

【法相辞典】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杂修静虑】 p1412

俱舍论二十四卷七页颂云:先杂修第四,或由一念杂。为受生现乐,及遮烦恼退。论曰。诸欲杂修四静虑者,必先杂修第四静虑。以彼等持最堪能故。诸乐行中,彼最胜故。如是杂修诸静虑者,是阿罗汉,或是不还。彼必先入第四静虑,多念无漏相续现前;从此引生多念有漏,后复多念无漏现前。如是旋还,后后渐减;乃至最后二念无漏,次引二念有漏现前,无间复生二念无漏;名杂修定加行成满。次后唯从一念无漏,引起一念有漏现前,无间复生一念无漏。如是有漏,中间剎那,前后剎那,无漏杂故;名杂修定根本圆成。前二剎那似无间道。第三剎那,似解脱道。如是杂修第四定已;乘此势力,随其所应,亦能杂修下三静虑。先于欲界人趣三洲,如是杂修诸静虑已;后若退失,生色界中。亦能如前杂修静虑。杂修静虑,为三种缘。一、为受生,二、为现乐,三、为遮止起烦恼退。谓不还中诸利根者,为现法乐及生净居。诸钝根者,亦为遮退。彼畏退故。如是杂修,令味相应等持远故。诸阿罗汉,若利根者,为现法乐。若钝根者,亦为遮防起烦恼退。

二解大毗婆沙论一百七十五页云:问:如所说杂修静虑,以何为自性?答:以五蕴为自性。问:何故名为杂修静虑?彼杂修言,欲何所显?答:遍熏故名杂修。合熏故名杂修。令严好故名杂修。令明净故名杂修。譬喻者说:缘彼故名杂修。遍熏故名杂修者:如衣置于一箧,以香遍熏;诸瑜伽师、亦复如是。以前后二剎那无漏,遍熏中间一剎那有漏。合熏故名杂修者:如华与巨胜合,熏令发香;彼瑜伽师、亦复如是。以二剎那无漏,邻杂熏发一剎那有漏。令严好故名杂修者:如以众华,散制多上,令其严好;如是行者,以二剎那无漏,散一剎那有漏上,令其妙好。令明净故名杂修者:如以金等,置于炉中,调炼销镕,令转明净;如是行者,以一剎那有漏,置于无漏二剎那中,数数调炼,令转净妙。缘彼故名杂修者:彼说:以二剎那无漏,缘一剎那有漏;故名杂修。界者、所杂修,堕色界。能杂修,不堕界。地者、能所杂修,皆在根本四静虑地。又云:云何加行?谓瑜伽师、先入第四静虑,起多剎那无漏;从此即起多剎那有漏。此后复起多剎那无漏。如是旋还,后后渐减,乃至最后二剎那无漏无间,二剎那有漏现前。二剎那有漏无间,复二剎那无漏现前。齐此名为杂修静虑加行圆满。从此已后,不由功用,能从一剎那无漏无间、起一剎那有漏。即此无间、复起一剎那无漏。如是中间剎那有漏、前后剎那无漏杂故;名杂修静虑。尔时名为杂修静虑根本成就。如是杂修第四静虑已;乘此势力,随其所应,亦能杂修下三静虑。先依欲界人趣三洲,如是杂修诸静虑已;后生色界,由惯习力,复能如前随其所应,杂修静虑。问:何等补特伽罗、杂修静虑?答:是圣者,非异生;亦学,亦无学。谓信胜解、见至、时解脱、不时解脱、皆能杂修。问:彼何故杂修静虑?答:三因缘故,杂修静虑。一、乐等至故,二、怖烦恼故,三、乐受生故。乐等至者:谓为现法乐住故。或为受用圣法财故。或为游戏功德故。或为观本所作故。或为引胜功德故。怖烦恼者:谓惧退起烦恼现前,失胜德故。或畏退起烦恼现前,烧身心故。乐受生者:谓乐生彼不共异生五净居故。信胜解、具由三因缘,杂修静虑。见至、由二因缘,杂修静虑。除怖烦恼,不退法故。时解脱、由二因缘,杂修静虑。除乐受生。背一切生故。不时解脱,由一因缘,杂修静虑。除怖烦恼及乐受生。不退法故。背一切生故。问:杂修静虑、有几品耶?答:有五。一、下品,二、中品,三、上品,四、上胜圆满品,五、上极圆满品。此一一品、于成满位,皆有三心。一心有漏,二心无漏。如是总说有十五心。五心有漏,十心无漏。问:此十五心,为不起定?为起定耶?答:有说:不起定。譬如见道,相续现前。有说:起定。譬如修道,数起数入。如是说者,此则不定。或有不起定、能十五心相续而转。或复起定。于中或有起三心已,而便起定。或有起六心已,而便起定。或有起九心已,而便起定。或有起十二心已,而便起定。是故于彼五品中间,或起不起,杂修成满。问:此十五心、几是曾得?几是未曾得?有说:五、是未曾得。十、是曾得。谓前五现在前时,余十未来修故。有说:十是未曾得,五是曾得。谓前十现在前时,后五未来修故。如是说者,此则不定。或有十、五、皆未曾得。或有十、五、皆是曾得。或有少分曾得,少分未曾得。问:此十五心、几是转?几是随转?有说:前五、是转。后十、是随转。有说:前十、是转。后五、是随转。如是说者,此则不定。或一切皆是转。或一切皆是随转。或少分是转。少分是随转。问:若此品类转,则此品类随转;亦余品类耶?有说:若此品类转;则此品类随转。谓智所缘行相念住,前后相顺,方成杂修。是故若此转;必此随转。不尔;便于杂修为障。有说:若此品类转;余品类随转。谓智所缘行相念住,异类相间,方成杂修。是故若此转;必余随转。不尔;便应乖杂修义。如是说者,此则不定。如彼广说。

上篇:杂乱 下篇:杂染界生声闻

佛教词典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法相辞典

达磨舍罗

(杂名)Dharmaśālā,义译曰福舍。慈恩传二曰:达磨...

四种观察尸罗

【四种观察尸罗】 p0452 瑜伽七十卷十页云:复次有四种...

慧永

(332~414)晋代僧。河内(河南)人,俗姓潘。十二岁...

肉眼

(术语)五眼之一。人间肉身之眼也。无量寿经下曰:肉...

贵己等佛

乃斥责空谈心性者之语,谓其由生佛一如之见而生高慢心...

假和合

因缘假和合。世间一切事物的存在,皆非实有,只是因缘...

开三显一

谓开除三乘(声闻、缘觉、菩萨)之权执,以显示一乘(...

离怖畏如来

梵名 Abhayajkara-tathāgata。施饿鬼会时,所供奉五本...

般荼卢伽法

(术语)般荼与卢伽,二比丘名。此二比丘好与他为斗诤...

劝织师增缕戒制意

亦名:劝增缕戒制意 戒本疏·三十舍堕法:“(舍堕)第...

集智

梵语 samudaya-jāna。指观悟集谛所得之无漏智。十智之...

增上法

【增上法】 p1312 品类足论六卷三页云:增上法云何?谓...

【大藏经】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佛在舍卫...

【大藏经】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大藏经】思惟略要法

思惟畧要法 姚秦三藏罗什法师译 形疾有三:风、寒、热...

【大藏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唐三藏法师玄奘译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

念诵楞严咒有场所和时间的限制吗

楞严咒属于佛陀的最佳咒语,有条件的话可以常念不绝,...

圣严法师《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

我们经常因为受到环境的影响而生气。曾经有人告诉我,...

不贪于利养 唯乐佛菩提

不贪于利养 唯乐佛菩提 一心求佛智 专精无异念 《华严...

惟贤长老:宗教与封建迷信之区别

宗教与封建迷信是不同的,有很大的区别。 一、产生的...

满山的石头抵不上一颗钻石

佛教的因缘观,所谓诸法因缘生,那么这个观念如果是套...

千念万念为的就是临终的正念

净土宗它最强调的,就是临终的正念,千念万念为的就是...

小事做不来,大事难成就

俗语说:小事做不来,大事难成就。此是从小事上可反映...

如何断烦恼无明和妄想

问: 如何断除烦恼、无明和妄想? 慧律法师答: 师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