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法相辞典】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声】 p1391

瑜伽三卷十五页云:数宣数谢,随增异论;故名为声。

二解显扬一卷十二页云:声、谓耳所行境,耳识所缘,四大所造,可闻音为体。色蕴所摄;无见有对。此复三种。谓可意,不可意,及俱相违。或因手等相击出声,或由寻伺,扣弦,拊革。或依世俗,或为养命,或宣扬法义,而起言说。或依托崖谷而发响声。如是若自相,若分别,若响音,是名为声。

三解集论一卷三页云:何等为声?谓四大种所造,耳根所取义。或可意,或不可意,或俱相违。或执受大种为因,或不执受大种为因,或俱大种为因。或世所极成,或成所引,或遍计所起。或圣言所摄,或非圣言所摄。杂集论一卷七页云:声者:四大种所造耳根所取义。若可意,若不可意,若俱相违。若因受大种,若因不受大种,若因俱大种。若世所共成,若成所引,若遍计所执。若圣言所摄,若非圣言所摄。如是十一种声,由五种因所建立。谓相故,损益故,因差别故,说差别故,言差别故。相者:谓耳根所取义。说差别者:谓世所共成等三。余如其所应。因受大种者:谓语等声。因不受大种者:谓树等声。因俱者:谓手鼓等声。世所共成者:谓世俗语所摄。成所引者:谓诸圣所说。遍计所执者:谓外道所说。圣非圣言所摄者:谓依见等八种言说。

四解五蕴论一页云:云何为声?谓耳境界;执受大种因声,非执受大种因声,俱大种因声。

五解广五蕴论二页云:云何声?谓耳之境;执受大种因声,非执受大种因声,俱大种因声。诸心心法,是能执受。蠢动之类,是所执受。执受大种因声者:如手相击,语言等声。非执受大种因声者:如风林驶水等声。俱大种因声者:如手击鼓等声。

六解品类足论一卷二页云:声云何?此有二。谓有执受大种为因声,及无执受大种为因声。如是诸声,二识所识。谓耳识及意识。此中一类,耳识先识。耳识受已,意识随识。

七解五事毗婆沙论下十二页云:声有二种,乃至广说。有执受大种者:谓诸大种现在剎那,有情数摄。无执受大种者:谓诸大种过去未来有情数摄,及三世非有情数摄。此中有执受大种所生声,名有执受大种为因。有执大种,与此所生声,为前生等五种因故。无执受大种为因声亦尔。若从口出手等合生;名有执受大种因声。若从林水风等所生;名无执受大种因声。余如前释。

八解入阿毗达磨论上二页云:声有二种。谓有执受,及无执受。大种为因,有差别故。堕自体者,名有执受。是有觉义。与此相违,名无执受。前所生者,名有执受大种为因。谓语手等声。后所生者,名无执受大种为因。谓风林等声。此有情名,非有情名,差别为四。谓前声中,语声,名有情名。余声,名非有情名。后声中,化语声,名有情名。余声,名非有情名。此复可意,及不可意,差别成八。如是八种,皆是耳识及所引意识所了别境。

上篇:龟藏支 下篇:声闻菩萨五相差别

佛教词典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法相辞典

声闻十六行

又作四谛十六行相。指小乘声闻修行者入圣位见道之前,...

八备十条

(名数)唐彦琮法师就翻译立八备十条之法式。义楚六帖...

灭尽三昧

(术语)又曰灭尽定。灭尽六识心心所之禅定也。无量寿...

忍辱波罗蜜菩萨

(菩萨)胎藏界曼荼罗虚空藏院中央左第三位,十波罗蜜...

赞叹供养杂行

(术语)赞叹供养诸佛菩萨诸天而为往生之因也。...

尸摩赊那

(地名)译作弃尸人墓。梵Śmaśāna(Aśmaśāyana)...

道行般若经

凡十卷。又称道行般若波罗蜜经、摩诃般若波罗蜜道行经...

摩诃僧祇律

梵名 Mahāsavghavinaya。凡四十卷。东晋佛陀跋陀罗与...

法性法住法定法如性

【法性法住法定法如性】 p0766   瑜伽九十三卷二十页...

梵服

(杂名)袈裟之异名。为梵天之服,又为梵行者之服,故...

傍生

又作旁生,即畜生,旁者不正之义,言彼因行不正,故得...

法性之所拘执

【法性之所拘执】 p0764   瑜伽十三卷四页云:云何法...

【大藏经】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大藏经】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

【大藏经】百喻经

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译...

【大藏经】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序 朝议大夫直龙图阁权江淮荆淛等路...

错失良机的吴引之

民国时,苏州有位吴引之先生,是清朝的探花,探花是科...

如法修行,人天恭敬

一日,佛陀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对比丘们开示︰有一次...

福慧具足的人,做任何事都容易成就

福报代表这一生当中的经济环境,有福报的人做任何事都...

人最大的缺点

弟子问禅师:人最大的缺点是什么,而这些缺点又是他自...

色欲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美好的

很多事情并不是想象中的美好的。很多时候的美好,都是...

分别与不分别,两者应如何平衡

问: 师父!您说对每一件事都打妄想,那你背后的生死业...

提婆达多的造恶心行

佛陀时代,提婆达多仰慕佛陀,而和七位王子一起皈依佛...

印光大师论孝道

一、孝圆摄世出世间善法 孝之为道,其大无外。一切诸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