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无想定

【法相辞典】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无想定】 p1047

瑜伽三十三卷十五页云:若诸异生,作如是念:诸想如病,诸想如痈,诸想如箭。唯有无想,寂静微妙。摄受如是背想作意,于所生起一切想中,精勤修习不念作意。由此修习为因缘故;加行道中,是有心位;入定无间,心不从转。如是出离想作意为先,已离遍净贪,未离广果贪,诸心心法灭;是名无想定。由是方便,证得此定。

二解瑜伽五十三卷十三页云:复次云何无想定?谓已离遍净贪,未离上贪;由出离想作意为先故;诸心心所,唯灭静,唯不转。是名无想定。此是假有;非实物有。当知差别,略有三种。一、下品修,二、中品修,三、上品修。若下品修者;于现法退,不能速疾还引现前。若生无想有情天中,所得依身,不甚清净威光赫奕,形色广大,如余天众。定当中夭。若中品修者;虽现法退;然能速疾还引现前。若生无想有情天中,所感依身,虽甚清净光明赫奕,形色广大;然不究竟最极清净。虽有中夭;而不决定。若上品修者;必无有退。若生无想有情天中,所感依身,甚为清净威光赫奕,形色广大。又到究竟,最极清净。必无中夭。穷满寿量,后方殒没。复次若由此因此缘所有生得心心所灭;是名无想。

三解瑜伽五十六卷一页云:依何分位,建立无想定?答:依已离遍净贪,未离上贪,出离想作意为先,名灭分位;建立无想定。此复三种。自性者:唯是善。补特伽罗者:在异生相续。起者:先于此起,后于色界第四静虑,当受彼果。

四解显扬一卷十四页云:无想定者:谓已离遍净欲,未离上地欲,观想如病如痈如箭,唯无想天,寂静微妙。由于无想天,起出离想作意前方便故;不恒现行心心法灭性。

五解成唯识论七卷七页云:无想定者:谓有异生,伏遍净贪,未伏上染;由出离想作意为先,令不恒行心心所灭;想灭为首,立无想名。令身安和,故亦名定。修习此定,品别有三。下品修者,现法必退,不能速疾还引现前。后生彼天,不甚光净形色广大,定当中夭。中品修者,现不必退。设退,速疾还引现前。后生彼天,虽甚光净形色广大;而不最极。虽有中夭;而不决定。上品修者,现必不退。后生彼天,最极光净形色广大。必无中夭,穷满寿量后方殒没。此定唯属第四静虑。又唯是善。彼所引故。下上地无。由前说故。四业通三。除顺现受。有义,此定唯欲界起。由诸外道说力起故。人中慧解,极猛利故。有义,欲界先修习已;后生色界,能引现前。除无想天。至究竟故。由此厌想,欣彼果入;故唯有漏,非圣所起。

六解杂集论二卷一页云:无想定者:谓已离遍净欲,未离上欲,出离想作意为先故;于不恒行心心所灭,假立无想定。已离遍净欲者:已离第三静虑贪。未离上欲者:未离第四静虑已上贪。出离想作意为先者:解脱想作意为前方便。不恒行者:转识所摄。灭者:谓定心所引不恒现行诸心心法暂时间灭所依位差别。以能灭故名灭。

七解广五蕴论十三页云:云何无想定?谓离遍染,未离上染;以出离想作意为先,所有不恒行心心法灭为性。

八解俱舍论五卷三页云:初无想定,其相云何?颂曰:如是无想定,后静虑求脱。善唯顺生受,非圣得一世。论曰:如前所说,有法能令心心所灭,名为无想。如是复有别法,能令心心所灭,名无想定。无想者定,名无想定。或定无想,名无想定。说如是声,唯显此定灭心心所,与无想同。此在何地?谓后静虑。即在第四静虑,非余。修无想定,为何所求?谓求解脱。彼执无想,是真解脱。为求证彼,修无想定。前说无想,是异熟故;无记性摄。不说自成。今无想定,一向是善。此是善故;能招无想有情天中五蕴异熟。既是善性;为顺何受?唯顺生受。非顺现后,及不定受。若起此定;后虽退失;传说现身必还能起,当生无想有情天中。故得此定,必不能入正性离生。又许此定,唯异生得;非诸圣者。以诸圣者,于无想定,如见深坑,不乐入故。要执无想为真解脱,起出离想而修此定。一切圣者,不执有漏为真解脱,及真出离;故于此定,必不修行。若诸圣者,修得第四静虑定时,为如静虑,亦得去来无想定不?余亦不得。所以者何?彼虽曾习。以无心故。要大加行方便修得。故初得时,唯得一世。谓得现在。如初受得别解脱戒。得此定已,第二念等,乃至未舍,亦成过去。以无心故,无未来修。

九解如大毗婆沙论一百五十一卷十四页至一百五十二卷四页广说。

十解品类足论一卷七页云:无想定云何?谓已离遍净染,未离上染,出离想作意为先,心心所灭。

十一解入阿毗达磨论下八页云:已离第三静虑染,未离第四静虑染,第四静虑地心心所灭,有不相应法,名无想定。惟灭一切心心所法而起此定,专为除想,故名无想。如他心智。此无想定,是善第四静虑所摄。唯非圣者相续中起。求解脱想,起此定故。圣者于此,如恶趣想,深心厌离。此唯顺定受。谓顺次生受。是加行得。非离染得。

上篇:无明支 下篇:无想天

佛教词典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法相辞典

华严孔目章

凡四卷。华严宗二祖智俨(602~668)六十二岁以后所作...

了达

(术语)了悟通达事理也。法华经提婆品曰:深入禅定了...

三资粮

修净土法门的人所应具备的三种资粮,即信、愿、行。信...

初静虑等中不说念正知舍

【初静虑等中不说念正知舍】 p0685   显扬十九卷十二...

沉冥

(术语)沈于生死冥于无明也。楞严经四曰:引诸沉冥,...

天台九祖

指天台宗第一祖龙树菩萨、第二祖北齐慧文、第三祖南岳...

五叶

(名数)传灯录达磨章举达磨传法之偈。曰:吾本来玆土...

五种偈

(名数)一短句,二字乃至五字为一句,四句为一偈。二...

三种不善烦恼相

【三种不善烦恼相】 p0208 显扬十九卷四页云:问:齐何...

阿鼻地狱

八大地狱之一,又名无间地狱,即是受苦无间断的地狱,...

世俗智所缘

【世俗智所缘】 p0512 品类足论一卷七页云:世俗智何所...

贪欲增上果

【贪欲增上果】 p0978 瑜伽六十卷六页云:若器世间、一...

【大藏经】佛说九横经

佛说九横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

【大藏经】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

【大藏经】佛说十善业道经

十善业道经 大唐于阗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如是我闻:...

【大藏经】慈悲道场忏法

慈悲道场忏法传 此忏者梁武帝为皇后郗氏所集也。郗氏...

真修与假修

你是真修还是假修呢? 我听经闻法,吃斋念佛,当然是真...

三千亿无形财产

有位勤政爱民的国王,有一天出宫巡视人民的生活。一到...

观音菩萨的由来

佛教中的观世音菩萨是在亚洲大乘佛教信仰圈中,最为人...

如何调伏我们的业力妄想

我们现在到底如何来了解真实的业力呐?我们想调伏我们...

有疾菩萨云何调伏其心

有疾菩萨应作是念:今我此病,皆从前世妄想颠倒诸烦恼...

极乐世界无有众苦但受诸乐之境界如何

原文: 既得往生,则莲华化生,无有生苦。纯童男相,寿...

如何正确修习大乘的空观

大乘止观的智慧,我们在这个地方作一个总结。大乘止观...

出家所为何事?我适应出家否

凡要出家先应知道,出家所为何事?我适应出家否?我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