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 p0809 瑜伽三卷十六页云:可以舌尝,屡招疾苦;故名为味。
二解 瑜伽八十四卷十一页云:于顺乐受所有六处,有贪欲故;名味。
三解 显扬一卷十三页云:味、谓舌所行境,舌识所缘,四大所造,可尝物为体。色蕴所摄;无见有对性。此复三种。谓甘,不甘,及俱相违。彼复云何?所谓酥油沙糖石蜜熟果等味。若俱生,若和合,若变异。是名为味。
四解 集论一卷三页云:何等为味?谓四大种所造舌根所取义。谓苦酢甘辛咸淡,或可意,或不可意,或俱相违,或俱生,或和合,或变异。
五解 五蕴论一页云:云何为味?谓舌境界;甘味,酢味,咸味,辛味,苦味,淡味。
六解 广五蕴论二页云:云何味?谓舌之境;甘醋咸辛苦淡等。
七解 五事毗婆沙论下十三页云:诸所有味,乃至广说。诸悦意者,名可意味。不悦意者,名不可意味。与二相违,名顺舍处味。舌所尝者:谓舌根境。余如前释。问:若尝味时,为先起舌识,先起身识耶?答:若冷暖等增;则先起身识。若咸醋等增;则先起舌识。若触味平等;亦先起舌识。味欲胜故。
八解 品类足论一卷二页云:味云何?谓诸所有味,若可意,若不可意,若顺舍处,舌所尝。如是诸味,二识所识。谓舌识及意识。此中一类,舌识先识。舌识受已;意识随识。
九解 入阿毗达磨论上二页云:味有六种。谓甘,醋,咸,辛,苦,淡,别故。如是六种,皆是舌识及所引意识所了别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