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八智

【法相辞典】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八智】 p0068

发智论八卷四页云:有八智,谓法智乃至道智。云何法智?答:于欲界诸行,诸行因、诸行灭、诸行能断道、所有无漏智。又于法智及法智地所有无漏智。是谓法智。云何类智?答:于色无色界诸行,诸行因、诸行灭、诸行能断道、所有无漏智。又于类智及类智地所有无漏智。是谓类智。云何他心智?答:若智、是修果,知他现在心心所法。云何世俗智?答:三界有漏慧。云何苦智?答:于诸行,作苦非常空非我行相转智。云何集智?答:于诸行因,作因集生缘行相转智。云何灭智?答:于诸行灭,作灭静妙离行相转智。云何道智?答:于诸行对治道,作道如行出行相转智。如彼论八卷四页至十卷十九页广辩。

二解大毗婆沙论一百四十一卷十二页云:八智者:谓法智、类智、世俗智、他心智、苦智、集智、灭智、道智。非尽,无生。以位局故。此八、皆以心所法中慧为自性。已说自性;当说所以。问:何故名智?答:于所缘法,审观决定;故名为智。余义如余处广说。

三解大毗婆沙论一百六卷一页云:或有八智,摄一切智。谓此中说法智、类智、他心智、世俗智、苦智、集智、灭智、道智。问:若此八智,摄一切智;复有八智;谓法住智、涅槃智、死生智、漏尽智、宿住随念智、妙愿智、尽智、无生智。如是八智,何智摄耶?答:随其所应,皆摄在此。谓法住智,是知因智。故知三界下中上果法所住因故。彼智即此四智所摄。谓法类世俗集智。涅槃智是知灭智。彼智即此四智所摄。谓法类世俗灭智。死生智,即此世俗智所摄。尊者妙音说:死生智,四智所摄。谓法类世俗苦智。评曰:应知此中前说应理。漏尽智,诸有欲令缘漏尽法故名漏尽智者;四智所摄。谓法类世俗灭智。诸有欲令漏尽身得故名漏尽智者;八智所摄。宿住随念智,世俗智所摄。尊者妙音说:宿住随念智,六智所摄。即八智中除他心智。缘过去法故。及除灭智。缘有为法故。评曰:应知此中前说应理。妙愿智,世俗智所摄。尊者妙音说:妙愿智,八智所摄。谓十智中除尽无生智。是见性故。评曰:应知此中,前说应理。尽智无生智,俱六智所摄。除他心智。非见性故。及除世俗智。是无漏故。由此八智,摄一切智。尊者僧伽筏苏说曰:应说一智。谓决定智。以决定义,是智义故,此决定智,有二差别。一者、有漏。二者、无漏。若有漏者;由自性故,名世俗智。若无漏者;由对治差别故;复立二种。谓对治欲界者,名法智。对治色无色界者,名类智。即前三智,若能知他心心所法;名他心智。又无漏智,由行相别,复立四智。若于苦谛,作四行相转者;名苦智。乃至若于道谛,作四行相转者;名道智。问:若决定智唯有一种,或二,或三;云何此中立有八智?答:以五事故,立有八智。一、对治故,立法类智。二、自性故,立世俗智。三、加行故,立他心智。四、行相故,立苦集智。五、行相所缘故,立灭道智。尊者左受作如是说:对治四种愚故;立有八智。四种愚者;一、界愚。二、心愚。三、法愚。四、谛愚。对治界愚故;立法类智。对治心愚故;立他心智。对治法愚故;立世俗智。对治谛愚故;立苦业灭道智。是名八智自性我物自体相分本性。已说智自性;所以今当说。问:何故名智?智是何义?答:决定义,是智义。问:若尔;疑相应慧,应不名智。于所缘境,不决定故。答:彼亦是智。一剎那顷,于所缘境,亦决定故。然此聚中,疑势用胜。令心于境多剎那中,犹豫不决;说名疑聚。如三摩地,一剎那中,于境恒住。有时若与掉举相应,令多剎那,于境转易;说名为乱。又如有情,若多贪者;说名贪行。若多瞋者;说名瞋行。若多痴者;说名痴行。一一非不有余烦恼。此亦如是。故无有失。譬喻者说:若心有智;则无无知。若心有疑;则无决定。若心有麁;则无有细。然对法者,所说法相,如闹丛林。谓一心中,有智有无知,有非智非无知,有疑有决定,有非疑非决定,有麁有细,有非麁非细。阿毗达磨诸论师言:许法俱生,斯有何失?谓诸心所,展转力生。一心相应,相用各别。智、谓般若。无知、谓无明。非智非无知,谓余心所法。疑、谓犹豫。决定、谓智。非疑非决定,谓余心所法。麁、谓寻。细、谓伺。非麁非细,谓余心所法。如诸色法,异类俱生;心所亦尔。故无有失。有作是说:于所缘境,重决择义,是智义。诸有漏慧,于所缘境,无始时来,数数决择,故皆名智。诸无漏慧,重决择者,皆名为智。唯无漏忍,于四圣谛,未重决择;故不名智。复有说者,由二义故,说名为智。谓证知义,及了知义。证知义者:谓证知苦,乃至证知道,故名智。了知义者:谓了知自相续,了知他相续;故名智。如彼卷一页至一百十一卷末广说。

上篇:八缠 下篇:八种依

佛教词典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法相辞典

头上安头

(譬喻)喻事之复沓也。传灯录曰:元安示众曰:今有一...

善力

(术语)修善之力用。由善所得之力。无量寿经下曰:常...

咒五首经

(经名)一卷,唐玄奘译。说能灭众罪千转陀罗尼咒,六...

离垢世界

指舍利弗当来成佛之国名。据法华经譬喻品载,舍利弗于...

二灭

(名数)一择灭,二非择灭也。【又】有余涅槃与无余涅...

五种补特伽罗

【五种补特伽罗】 p0272 瑜伽七十卷八页云:复次依上施...

四药二受通余人

亦名:二受通余人、手受口受一人受已通余人、手受通余...

鸯窭利摩罗舍袤处

【鸯窭利摩罗舍袤处】 p1391 西域记六卷一页云:善施长...

安咀罗缚

(地名)国名。在迦毕试国北方。玄奘归途,通过此国。...

图腾崇拜

为最早的宗教形式之一。图腾,为印第安语 totem 之音译...

那伽

华译为龙、象、无罪、不来等,称呼佛或阿罗汉作摩诃那...

大准提

(菩萨)准提观音也。( 准提 )。梵Mahā-caṇḍi。...

【大藏经】佛说十善业道经

十善业道经 大唐于阗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如是我闻:...

【大藏经】佛说当来变经

佛说当来变经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 一时...

【大藏经】慈悲道场忏法

慈悲道场忏法传 此忏者梁武帝为皇后郗氏所集也。郗氏...

【大藏经】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

问一声汝今何处去,望三思何日君再来

放下,就会自在 若悲心庄严,则为人中天,若人无悲心,...

《无量寿经》十二次翻译带来的启示

《无量寿经》在大乘佛典当中的独特地位,尤其是十二次...

为何地藏法门的要求比净土法门还高

地藏法门的修学,要求很高,比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背了二三十年的佛经,究竟叫你干什么呢

大家都读诵大乘经典,或者是忏悔,或者是礼拜,或者是...

一句恶语种,世世怨仇果

远离粗言,粗言这口业就是粗恶的语言。我们在身、口、...

净宗三祖-承远大师

1.生平 承远大师(公元712---802年),四川绵竹县人。...

北宋高僧省常大师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念佛的人有一个期许,就是将来在...

祖师大德放生事迹及开示

流水长者子 金光明经上记载着,释迦牟尼佛行菩萨道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