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达梨舍那

【翻译名义集】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达梨舍那】此云见。见有五种:一、身见(执我我所为身见),二、边见(边见随身计断常),三、见取(见取执劣以为胜),四、戒取(戒取于非因计因),五、邪见(邪见拨无因果法)。具此五种,名曰见惑。止观云:见则见理,见实非惑。见理之时,能断此惑,从解得名,名为见惑。复次:见惑非但随解得名,亦当体受名,称之为假。假者,虚妄颠倒,名之假耳。当知见惑,乃有三种:一、俱生见,二、推理见,三、发得见。一、俱生见者,止观云:五钝何必是贪嗔,如诸蠕动,实不推理,而举[虫*敖]张鬐,怒目自大。底下凡夫,何尝执见?行住坐卧,恒起我心。故知五钝,非无利也(记云:钝中有利,如虫兽凡夫亦能起我,我即是利,虽利属钝。又云:底下之人虽起于利,此利属钝,从于钝使背上而起)。二、推理见,止观云:今约位分之,令不相滥,未发禅来。虽有世智推理辩聪,见想犹弱,所有十使,同属于钝(记云:未得禅来,纵起宿习,所有烦恼,及因见阴,起于我见,仍属钝使,初果所断,凡夫共有,冥伏在身,障真无漏。若见谛理,此惑自除。故名此惑以之为见,故不同于禅后所起)。三、发得见,止观云:从因定发见,见心猛盛,所有十使,从强受名,皆属于利(记曰:若诸外道,由未见谛,得禅定已,虽断钝使,仍未曾断一毫见惑。见惑现前,故不同于未发禅来所有见惑,及冥伏者,是故不以八十八使中见惑为例。故八十八使义属阴境摄)。略言三结,广说八十八使(今述颂曰:苦具十使集灭七,身边戒取三使无,道谛但去身边二,上不嗔成八十八)。略言三结者,一身见,二戒取,三疑使。更加贪嗔,名五下分。如妙乐云:言下分者,贪虽通上,不是唯上。嗔一唯下,更不通上,余三遍摄一切见惑。今问:见通五利,何故俱舍但言三结?答:如论颂曰:摄根门故。言根门者,身见即苦门。戒禁取,即苦道二门。疑通四门,谓四谛也。所言摄根者,边见依身见转,见取依戒禁转,邪见依疑转,故此三结,即摄五见。问:见惑既历三界四谛,安云余三遍摄一切见惑?虽复通上,而复牵下耶?答:所迷之谛,虽通三界,能牵之惑,正在欲界。故云纵断贪等至无所有,由身见等还来欲界。问:如妙玄云:断见谛惑,而复兼除四思。未审何法为思耶?答:此以四趣之思,为四思也。以妙玄因明因益,是故凡位持戒,则伏四趣之业。初果修观,则断四趣之思。以俱生推见二思,随见落故,乃曰兼除。应知思惑乃有三种。一、俱生思,与形俱生,如男女托胎,妄于父母起爱恶心,斯是邪思,还归见惑。二、依见思。止观云:五利岂唯见惑,何尝无恚欲耶(记云:利中有钝,如诸外道,依于诸见而起嗔恚)?问:止观云:若利中有钝,见谛但断于利,钝犹应在?答:准止观云,毗昙谓利上之钝,名背上使。见谛断时,正利既去,背使亦去。三、界系思,即是三界九品思惑。此名钝使,亦名事障,号正三毒(俱生如杜牧云)。夫七情爱怒二者,生而自能,是二者,性之根,恶之端也。乳儿见乳必拏,求不得即啼,是爱与怒与儿俱生也。问:五上分者:一掉举(高举,是贪家等流),二慢,三无明,四色染,五无色染(由贪重故,两界别说)。何故上界而无疑耶?答:疑随见落,故无此惑。净名疏以五盖配四分,贪欲嗔恚,睡疑属痴(记云:由痴故睡,由痴故疑),掉散是我取(记云:以我取心,遍起三毒,故名掉散)。止观云:掉有三种:一身掉,身好游走,诸杂戏谑,坐不暂安。二口掉,好喜吟咏,竞争是非,无益戏论,世间语言等。三者心掉,心情放逸,纵意攀缘,思惟文艺,世间才技,诸恶觉观等,名为心掉。此四各出二万一千。新华严云:贪行多者二万一千,嗔行多者二万一千,痴行多者二万一千,等分行者二万一千,了知如是悉是虚妄。垂裕释十缠是思惑:忿恚曰嗔;隐藏自罪曰覆;意识昏迷曰睡;五情暗冥曰眠;嬉游曰戏;三业躁动曰掉;屏处起罪不自羞曰无惭;露处起罪不羞他曰无愧;财法不能惠施曰悭;他荣心生热恼曰嫉。俱舍颂曰:缠八无惭愧,嫉悭并悔眠;及掉举昏沉,或十加忿覆。楞严明十习:一、淫习(节疏云:淫习即所发之业,具足贪痴),二、贪(即是爱根本之数),三、慢(恃己陵他,高举为性),四、嗔(热恼居怀,性不安隐故),五、诈习(诈谓谄曲,罔冒于他,矫设异仪,谄曲为性),六、诳(诳谓矫诳,心怀异谋,多现不实,矫现有德,诡诈为性,邪命为业),七、怨(即恨也,由忿为先怀恶不舍,结冤为性,不能含忍,常热恼故),八、见(即五种见。辅行云:大经二十三云,谓离五事,即五见也。因是五见,生六十二。章安云,此有二意:一者、我见有五十六,谓欲界五阴,各计四句,合为二十;色界亦尔,无色除色,但有十六。故知三界合为五十六。边见有六,三界各二,谓断常,添前合成六十二见。二者、三世五阴,各计断常,用有无二见而为根本。此准大论六十八文。谓色如去等四句,四阴亦然。合二十句,此即计过去世也。又计色常等四句,四阴亦然。合二十句,此即计现在世也。又计色有边等四句,四阴亦然。合二十句,即计未来也。三世六十,并有无二),九、枉(谓逼压良善,害所摄也,亦嗔之类),十、讼习(谓相论得失,忿恨为先,恼之一法,性相应故)。

上篇:萨迦耶 下篇:尼延底

佛教词典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翻译名义集

消释

消除经文难解之义,解释义理之蕴结,使阅经者易于了解...

祇树

(地名)祇陀太子之树林,略名祇树。是太子供养佛者。...

圣教量

(术语)又作正教量,又曰至教量。因明之用语,三量之...

和合

戒本疏·释戒经序:“言和合者,将欲广说,情事相违,...

大仙

(杂名)Maharṣi,行道而求长生之人名为仙,佛子为仙...

劝门

(术语)劝诫二门之一。劝善行之教也。百论疏上中曰:...

染污意唯与舍受相应

【染污意唯与舍受相应】 p0878   成唯识论五卷一页云...

首板

又作首版。板,指僧堂内之床椽。首板,即指各床椽之第...

劝持品

即法华经卷五第十三品之品名。姚秦鸠摩罗什译。收于大...

无学道

梵语 a?aiksa-mārga。又作无学位、无学地。为佛教修行...

六如

又名六喻。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

难行道易行道

略称难易二道。为净土教所立之判教。净土教将佛陀一代...

【大藏经】悲华经

悲华经卷第一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 转法轮品第一 如...

【大藏经】大宝积经

大宝积经卷第一 大宝积经卷第二 大宝积经卷第三 大宝...

【大藏经】浴佛功德经

浴佛功德经 大唐沙门释义净译 如是我闻: 一时薄伽梵...

【大藏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

法闻法师《授三皈依大意》

一、什么是佛法 佛法,通俗地说就是佛祖认识生命本身...

居士在家闭关精进佛七简说

汝欲令慈往生西方, 超凡入圣, 当竭力供养, 至诚顶礼。...

每个的灵性苏醒,都需要时间

以前我父亲不信佛,我们烧香拜佛吃素他都要骂,记得第...

五浊恶世的成佛之法

这五浊恶世实际上是让我们要观察我们所处的生存环境和...

文殊化童子点化吕太尉

宋朝高宗绍兴年间,太尉吕惠卿,学问甚好,也精通佛理...

乐观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

具有乐观精神的人,在为人处世方面更容易获得成功。...

五戒犯了三戒失去戒体了吗

问: 五戒犯了三戒失去戒体了吗?该怎么办?明知这样做...

早晚功课不是念给佛菩萨听的

学佛从来都看不见自己的过失,怎么去改过呢?不改过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