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天台韶国师〔宋,惠洪《禅林僧宝传》〕

【历代名僧辞典】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天台国师名德韶。处州龙泉人,生陈氏。母叶,梦白光触体。觉而娠,生而杰异。年十五,有梵僧见之。拊其背曰:汝当出家。尘中无置汝所也。乃往依龙归寺剃发。十八诣信州开元寺受满分戒。后唐同光中,谒舒州投子庵主不契。造龙牙遁禅师问。雄雄之尊,因什么亲近不得。遯曰:如火与火。曰忽遇水来,又作么生。遯曰:汝不会我语。又问,天不盖,地不载,此理如何。遯曰:合如是。韶惘然,固要为说。遯曰:道者汝向后自会去。时疏山有矮师叔者。精峭号能啮镞机。韶问,百匝千重是何人境界。矮曰:左搓芒绳缚鬼子。曰不落古今请师说。矮曰不说。曰为什么不说。矮曰:个中不辨有无。韶曰师今善说。矮骇之。久而辞去,所至少留。见知识五十四人,括磨搜剥。穷极隐秘,不知端倪。心志俱疲,至曹山。但随众而已,无所咨参。有僧问,法眼禅师曰:十二时中,如何得顿息万缘去。法眼曰:空与汝为缘耶。色与汝为缘耶。言空为缘,则空本无缘。言色为缘则色心不二。日用果何物为汝缘乎。韶闻悚然异之。又有问者曰:如何是曹源一滴水。法眼曰:是曹源一滴水。于是韶大悟于座下。平生凝滞,涣若冰释,感涕沾衣。法眼曰:汝当大宏吾宗。行矣,无自滞于是。游天台,观智顗禅师遗踪,如故居。眷然有终焉之心。初寓止白沙时。吴越忠懿王,以国子刺台州。雅闻韶名,遣使迎之。申弟子之礼,日夕问道。韶曰:他日为霸主,无忘佛恩。汉干佑元年戊申,王嗣国位。遣使迎至尊,事之以为国师焉。韶说法简而要,拨去枝叶。曰古圣方便,犹如河沙。六祖曰:非风幡动,仁者心动。是为无上心印,至妙法门。我辈称祖师门下士,何以解之。若言风幡不动,汝心妄动。若言不拨风幡,就风幡处通取。若言风幡动处,是什么。若言附物明心不须认物。若言色即是空,若言非风幡动。应须妙会,与祖师意旨了没交涉。既非种种解会,合如何知悉。若真见去,何法门不明。虽百千诸佛方便,一时洞了。或问如何是古佛心。答曰此问不弱。又问亡僧迁化,向何处去。曰终不向汝道。曰为什么不道。曰恐汝不会。问那咤太子,析肉还母,析骨还父。然后化生于莲花之上,为父母说法。未审如何是太子身。曰大家见。上座问。故每曰:大凡言句,应须绝渗漏乃可。僧随问,如何是绝渗漏句。曰汝口似鼻孔。又曰:眼中无色识。色中无眼识。眼识二俱空,何能令见色。是眼则不能自见其已体。若不能自见,云何见余物。古圣方便,皆为说破。若于此明得寂静法,不寂静法也收尽。明得远离法,不远离法亦收尽。未来现在,亦无遗余。名一法界,何有遮障,各自信取。僧义寂者,谓韶曰:智者之教,年祀寖远,必多散失。唯新罗国有善本。愿藉禅师慈力,致之使再开,东土人天眼目。于是韶以闻忠懿王。遣使航海,传写以还。而韶适与智者同姓,疑其后身也。开宝四年辛未。华顶西峰忽摧,声震山谷。六月有星,陨于峰顶,林木皆白。二十八日集众告别而化。阅世八十有二坐六十有五夏。

  〔惠洪〕赞曰:闻僧问法眼。如何是曹源一滴水。而法眼但曰:是曹源一滴水。韶乃开悟。夫问词答语,无所增损。所谓悟者,何自而发之。及观韶所对问者。如问古佛心,对曰此问不弱。如问如何是太子身,对曰大家见上座问。则问答之间,不令意根椿立。盖尝曰:大凡言句,须绝渗漏。而学者方争趋微妙之域。欲见祖师之心,譬如趋越而首燕也欤。

上篇:澧州洛浦安禅师〔宋,惠洪《禅林僧宝传》〕 下篇:筠州九峰玄禅师〔宋,惠洪《禅林僧宝传》〕

佛教词典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历代名僧辞典

观无量寿经得益分

(术语)唐善导观经疏科一经为五段第一序分,第二正宗...

已今当

已是已往,今是现在,当是当来,即过去、现在、未来三...

大光明王

(本生)释迦如来于过去为阎浮提之国王。称为大光明。...

屏处不定戒制意

亦名:初不定戒制意、覆处不定戒制意 戒本疏·二不定法...

一真

唯一真实的意思,与真如同义。...

增上缘依

【增上缘依】 p1316 成唯识论四卷八页云:二、增上缘依...

开示悟入

开,开发之意;即破除众生之无明,开如来藏,见实相之...

但三衣

(术语)十二头陀行之一。比丘但持僧伽梨、郁多罗、安...

法眷

(杂名)禅林之目。法中之眷属,或称同修道者。见象器...

勤巴子

即指宋代临济宗高僧圆悟克勤(1063~1135)。又称巴头...

如理宣说

【如理宣说】 p0577   瑜伽四十卷九页云:又诸菩萨、...

三受分三

【三受分三】 p0185 成唯识论五卷十四页云:或各分三。...

【大藏经】悲华经

悲华经卷第一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 转法轮品第一 如...

【大藏经】大宝积经

大宝积经卷第一 大宝积经卷第二 大宝积经卷第三 大宝...

【大藏经】浴佛功德经

浴佛功德经 大唐沙门释义净译 如是我闻: 一时薄伽梵...

【大藏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

受驴身偿债五年

《法苑珠林》里面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隋朝时,洛阳有...

布施的五大功德

过去佛陀与其五百位大比丘弟子,一起住在毘舍离的獼猴...

到达心佛双忘时,才会会得真实义

在理和事的圆融方面,真正要了解,一定要到达心佛双忘...

看清自己的缺点是很不容易的

要看清自己的缺点是很不容易的,大部分的人都认为自己...

圣严法师:为了广种福田

广种福田的意思是多结人缘。福田有两类共四种:两类分...

憨山大师与母亲的故事

憨山大师(一五四六~一六二三)名德清,字澄印,明金陵...

佛教对安乐死有何看法

问: 佛教对安乐死有何看法? 大安法师答: 安乐死说...

在教在禅,皆修净土,同归一源

然于百丈立祈祷病僧,化送亡僧之规,皆归净土。又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