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惟恭(唐荆州)《净土往生传》

【历代名僧辞典】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释惟恭。不识何许人。出家于荆州法性寺。慢上吞下。亲狎非类。或时暂暇。则诵经文。期升安养。然而酒徒博侣。交集于门。虚诳云为曾无虚日。同寺有僧灵岿。迹颇类之。荆人戏而嘲曰。灵岿作尽业。惟恭继其迹。地狱千万重。莫厌排头入。恭闻之曰。我既作之。焉能避之。然赖净土教主。悯我愆恶。拔我涂炭。讵有地狱入之哉。唐干宁二年。恭病且死。人未之知。岿时出寺可百步。路逢少年六七人。衣装鲜洁。手执乐器。若龟兹部。岿疑其俦。适其寺之乐佛也。问其所来。少年曰。来自西尔。又曰。吾之来也有待焉。又曰。惟恭上人寺且何在。岿指其寺曰。此其寺也。此其房也。少年闻之。其意甚喜。乃于怀中出一金瓶。瓶中取一莲华。其合如拳。渐而开之。其大如盆。叶叶之下。迭出异光。光彩交映。如聚数灯。望寺驰之。未达其寺俄失焉。岿乃大惊。不敢回顾。亦不形诸言。次日既至寺门。遽闻钟声。又见寺僧咸集门下。问其故则曰。惟恭夕且死矣。或曰。恭死之时。寺僧有梦。莲华光相。以临其室。久而西去。岿乃具言所见闻者增信焉。闾里之人。或以其事勉岿。岿因感悟。遂守名节。以成高迈云。

上篇:大行(唐兖州)《净土往生传》 下篇:鸿莒(后唐温州)《净土往生传》

佛教词典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历代名僧辞典

七法不可避

(名数)一、生不可避,依善恶之业因苦乐之生不可避。...

无所对

【无所对】 p1057 瑜伽六十二卷十页云:若法,所治若有...

诸佛法界能作五业

【诸佛法界能作五业】 p1360 摄论三卷二十一页云:复次...

无所有处

【无所有处】 p1063 瑜伽三十三卷十三页云:复次从识无...

一弓

梵语 dhanu。乃印度古代之长度单位,相当于四肘之长。...

二十众所作羯磨

【二十众所作羯磨】 p0040   瑜伽九十九卷十三页云:...

二见

(一)断见(又作无见)与常见(又作有见)。又称有见、...

因中有果宗

(流派)外道十六宗之一。又曰因中有果论。计因中常有...

六种诤根本处

【六种诤根本处】 p0306 瑜伽十四卷十九页云:又有六种...

五摄论

摄论,即摄大乘论,谓收摄一切大乘圣教法门要义,集而...

苦末罗

(植物)木名。慧苑音义上曰:苦末罗,西域近海岸边树...

弥迦

梵名 Mekā。为佛世时之牧牛女。佛陀初成道时,来献乳...

【大藏经】佛说玉耶女经

佛说玉耶女经 失译人名附西晋录 闻如是: 一时,佛在...

【大藏经】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北凉中印度三藏昙无谶译 集会品第一...

【大藏经】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小品经序 释僧睿 般若波罗蜜经者,穷理尽性之格言,菩...

【大藏经】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

不必为失去而难过

不必为失去而难过,因为世间之物本来就是去住无常。我...

「不舍一法,不受一尘」该如何理解

问: 师父慈悲,弟子心中不明经义,「佛氏门中不舍一...

愚痴者只看外表

很久以前,一位年轻的修行者,在前往舍卫城化缘的途中...

作为佛弟子是否可以「卜事」

问: 作为佛弟子是否可以卜事呢? 隆宣法师答: 阿弥...

四大苦空,五阴无我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第一觉悟:...

常拳公主

某日,佛陀带领阿难尊者及众比丘入王舍城托钵乞食,在...

过年杀生听高僧怎么说

春节将至,民间有二十六炖锅肉,二十七杀只鸡等民谣谚...

冤冤相报何时了

过去有个男子娶了两位太太:大太太膝下无子,小太太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