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知玄〔《神僧传》卷第八〕

【历代名僧辞典】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悟达国师知玄。与一僧邂逅京师。时僧患迦摩罗疾。人莫知其异也。皆厌恶之。知玄视候无倦色。后别僧谓知玄曰。子后有难可往西蜀彭州茶陇山相寻。有二松为志。后知玄居安国寺。懿宗亲临法席。赐沉香为座。恩握甚厚。忽膝生人面疮。眉目口齿俱备。每以饮食喂之。则开口吞啖。与人无异。求医莫效。因忆旧言。乃入山相寻。见二松于烟云间。信所约不诬。即趋其处佛寺焕俨。僧立于山门顾接甚欢。天晚止宿。知玄以所苦告之。曰无伤也。山有泉旦濯之即愈。黎明童子引至泉所。方掬水间。疮忽人语曰。未可洗。公曾读西汉书不。曰曾读既曾读之。宁不知袁盎杀晁错乎。公即袁盎吾晁错也。错腰斩东市。其冤何如哉。累世求报于公。而公十世为僧。戒律精严报不得其便。今汝受赐过奢。名利心起故能害之。蒙迦诺迦尊者。洗我以三昧法水。自此不复为冤矣。时知玄魂不住体。急掬水洗之其痛彻髓绝而复苏。其疮亦旋愈。回顾寺宇莽不复见。因卓庵其处遂成大寺。知玄感其异。思积世之冤非遇圣贤何由得释。因述忏法三卷。盖取三昧水洗冤业之义。名曰水忏云。

上篇:无着〔《神僧传》卷第八〕 下篇:金刚仙〔《神僧传》卷第九〕

佛教词典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历代名僧辞典

言亡虑绝

言语亡、思虑绝之意。为表现绝对悟境之语。意谓该境界...

种性

梵语 gotra。又作种姓。即佛及声闻、缘觉、菩萨等三乘...

扫地

(杂语)扫地有五德。毗奈耶杂事曰:世尊在逝多林,见...

宋高僧传

凡三十卷。又称大宋高僧传。宋代赞宁(919~1002)着。...

佛性

佛性、如来藏、如、法性、实际,皆同一性,只是就能知...

胜解

胜解者,于决定事随所决定印持为体,不可引转为业,随...

无记心死

【无记心死】 p1060 瑜伽一卷十四页云:云何无记心死?...

法陀罗尼

指于佛之教法闻持而不忘。又作闻持陀罗尼、法总持。为...

戒相

行事钞·标宗显德篇:“戒相者。威仪行成,随所施造,...

身寂默

【身寂默】 p0675   集异门论六卷五页云:身寂默云何...

漉虫水法

子题:无漉囊不得半由旬行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僧祇...

弗婆势罗

(杂名)Pūrvaśaila,伽蓝名。译曰东山。见西域记十...

【大藏经】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如是我闻...

【大藏经】永嘉证道歌

永嘉证道歌 唐慎水沙门玄觉撰 君不见。绝学无为閒道人...

【大藏经】阿閦佛国经

阿閦佛国经卷上 后汉月支国三藏支娄迦谶译 发意受慧品...

【大藏经】佛说长阿含经

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

以对待小昆虫的心态检讨自己的慈悲心

譬如说我们持不杀生戒,有时候一些小动物我们看到了实...

印光大师嘉言集

1、念佛时必须字字句句从心而发,从口而出,从耳而入...

王祜植槐

宋朝有一人,姓王名祜,官做到兵部侍郎,为人十分厚道...

往生的最核心利益--阿鞞跋致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

印光大师的早晚课

原文 礼忏无定规,但致志诚恳切即已。卧室供佛,除贫无...

同念佛号,猛兽害虫彼必远去

猛兽、毒蛇、蝗虫之类,均由人心凶恶,故致伤人。若向...

找心

佛陀在往伽耶山的途中,路过一座苦行林,在树下静坐片...

佛法的大意

一、学习佛法以增进道德 增进道德是佛教的戒学。戒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