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宝印(临安府径山)[《大明高僧传》卷第六]

【历代名僧辞典】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释宝印号别峰。嘉州李氏子也。幼通六经长穷七史。忽厌尘俗志慕竺坟。乃从德山清素和尚得度。往听华严起信尽得旨。觉劳算沙终非解脱。遂依中峰密印民禅师。密印举。僧问岩头。起灭不停时如何。岩叱曰。是谁起灭。师闻大悟。会圆悟归昭觉。遣师往省。随众入室。悟问。从上诸圣以何接人。师竖起拳。悟曰。此是老僧。用底何者。是从上诸圣用底。师以拳挥之。悟亦举拳。相交大笑而止。又谒大慧于径山。慧问。甚处来。曰西川。慧曰。未出剑门关。与汝三十棒了也。曰不合起动和尚。慧忻然。后出奉诏住雪窦。淳熙七年秋召师问道。赐肩舆入选德殿。帝曰。三教圣人本同。这个理否。对曰。譬如虚空东西南北初无二也。帝曰。但圣人所立门户则不同耳。如孔子性以中庸设教。印曰。非中庸何以安立世间。故法华云。治世语言资生业等皆与实相不相违背。华严云。不坏世间相而成出世法。帝曰。今时士大夫学孔子者多只工文字语言。不见夫子之道不识夫子之心。惟释氏禅宗不以文字教人。直指心源顿令悟入。不乱于生死之际。此为殊胜。印曰。非独后世不见夫子之心。尝见孔门颜子号为具体。尽平生力量只道得个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竟捉摸不着。而夫子分明八字打开向诸弟子道。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以此观之。夫子未尝回避诸弟子。而诸弟子自蹉过了也。昔张商英曰。吾学佛然后能知儒。此言实为至当。帝曰。朕意亦谓如此。帝又问。庄子若何如人。印曰。只是佛法中小乘声闻以下人也。盖小乘厌身如桎梏。弃智如杂毒。化火焚身入无为界。即如庄子所谓形固可使如槁木。心固可使如死灰。若大乘人则不然。度众生尽方证菩提。正如伊尹所谓予天民之先觉者也。将以斯道觉斯民也。有一夫不彼其泽者。若已推而内沟中也。帝大悦诏住径山。开堂曰。三世诸佛以一句演百千万亿句。收百千万亿句秖在一句。祖师门下半句也无。秖恁么合吃多少痛棒。诸仁者且道。诸佛是祖师是。若道佛是祖不是祖是佛不是。取舍未忘若道佛祖一时俱是一时俱不是。颟顸不少。且截断葛藤一句作么生道。良久曰。大虫里纸帽。好笑又惊人。十年二月帝注圆觉经。赐师命作叙流行。绍熙元年十一月往见智策禅师决别。策问行日。师曰。水到渠成。索纸书云。十二月初七夜鸡鸣时九字。果至期而化。留七日颜色明闰发长顶温葬全身于西冈。谥曰慈辩。塔曰智光。

上篇:仰安(澧州灵岩寺)[《大明高僧传》卷第六] 下篇:妙普(华亭青龙庵)[《大明高僧传》卷第七]

佛教词典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历代名僧辞典

决定往生集

凡二卷。日本三论宗珍海撰。述念佛行者决定往生之义。...

僧堂

指禅林中僧众日常修禅起卧之堂舍。又称云堂、坐堂、选...

无常观

又作非常观。观法之一种。观一切万物之变化无有常法,...

清堕

(术语)小乘之阿罗汉误解清净涅槃遂堕于偏空,谓之清...

弘安藏

Hong'anzang   约在日本弘安10年至乾元元年(1287~...

三衣安钩钮法

亦名:钩钮法、袈裟安钩钮法 子题:鞙 行事钞·二衣总...

非得

【非得】 p0711   大毗婆沙论一百五十七卷十一页云:...

利生

指佛、菩萨之济度利益众生。又作利物(以一切众生为物...

目足

(譬喻)譬智于目。比行于足也。智度论八十三曰:譬如...

有喜定

巴利语 sappītika-samādhi。禅定之境界分有喜、无喜...

法珍

(一)南齐僧。生卒年不详。住建康长乐寺。永明年中讲演...

三周说法

一、法说周,就是把经文的真理直接说出来,是为上根利...

【大藏经】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卷第一 元魏优禅尼国王子月婆首那译 如是我闻...

【大藏经】佛说弥勒大成佛经

佛说弥勒大成佛经 姚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如是我闻...

【大藏经】右绕佛塔功德经

右绕佛塔功德经 大周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等奉 制...

【大藏经】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

圣严法师《有聚有散才能成长》

俗话说:「天若有情天亦老」,可见爱情、友情、亲情虽...

烦恼都是自寻的

人们在生活中总免不了有一些烦恼的事儿。有些烦恼来自...

把戒持好,自然有护法神护你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了,大家要好好发心用功,不是开玩笑...

赵朴初《宽心谣》

赵朴初先生92岁时写了一首《宽心谣》,读来发人深省:...

吃素改变对生命和世界的态度

什么才是人?人的心里是仁义礼智信,那是人。人的心里...

天天伴佛眠,朝朝从佛起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阿弥陀佛全体的功德都在我们的念...

佛陀遭诽谤的因果故事

释迦牟尼佛在世时,有一天正坐在法座上给弟子们说法,...

禅者悟道的境界和感受

有一学僧,非常恭敬地请问慧林慈受禅师道:禅者悟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