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圆通(齐邺下大庄严寺)[《续高僧传》卷二十五]

【历代名僧辞典】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释圆通。不知氏族。少出家。泛爱通博以温敏见称。住邺都大庄严寺。研讽涅槃。文旨详核。以高齐武平四年。夏中讲下。有一客僧。形服疏素履操弘雅。因疾乃投诸寺中。僧侣以其所患缠附臭气熏勃。皆恶之无敢停者。通观其量识宏远。深异其度。乃延之房中。虽有秽污初无轻惮。日积情款。薄通其意。问何所学。答曰。涅槃通以素业相沿。宛然若旧。乃以经中深要及先德积迷未曾解者。并叙而谈之。客僧亦同其所引更为章句判释冷然雅有其致。通欣于道合。更倍由来。经理汤药晓夕相守。曾于夜中持春酒一盏云。客人寄患服此为佳。客遂嚬眉饮之。一咽便止。夏了病愈。便辞通去。通曰。今授衣将逼。官寺例得衣赐。可待三五日间。当赠一袭寒服。客云。藉乱不少。何容更烦。通固留之。作衣遗已。临别执通手诫曰。修道不欺暗室。法师前以酒见及。恐伤来意。非正理也。从今已往此事宜断。颇曾往鼓山石窟寺不。小僧住下舍小寺。正在石窟北五里。当绕涧驿东。有一小谷。东即竹林寺。有缘之次念相访也。通敬谢前诫。当必往展。于是而别。至明年夏初。以石窟山寺僧往者希。遂减庄严。定国兴圣总持等官寺。百余僧为一番。通时尔夏预居石窟。意访竹林。乃大集客主。问寺所在。众皆大笑诫通。勿传此妖言。竹林竟无适莫。乃流俗之恒传耳。通惟客僧见投。非常款遇言及斯事。计非虚指。众亦异焉。乃各赍香花与通俱行。至寺北五里小谷。东出劣通人径。行可五里升于山阜。见一老公。手巾袜额布裈短褐。执[镢-(目*目)+賏]开荒二十余亩。遥见群僧放马而前曰。何处道人不依径路。僧云。住在石窟。欲向竹林。公大怒曰。去年官寺放马啖我生苗。我儿遮护被打几死。今复将此面目来耶。曳[镢-(目*目)+賏]来逐。群僧十余望谷驰走。独不逐通。语通曰。是尔干健不返。放使入山餧虎。通即东出数里。值一曲涧浅而森茂。寻涧又东。但闻南岭上有讽咏之声。通问竹林所在。应声答曰。从何处来。岂非圆通法师乎。通曰是矣。遂披林逾险就通。略叙离阔喜满言情。曰下山小寺僧徒乌合。心性动止多不称具瞻。虽然已能降重。终须到寺。相进数里。忽见双阙高门长廊复院。修竹干云青松蔽日。门外黑漆。槽长百余尺。凡有十行。皆铺首衔环。金铜绮饰贮以粟豆。旁有马迹而扫洒清净。乃立通门左告云。须前谘大和上。须臾引入至讲堂西轩廊下。和上坐高床。侍列童吏五六十人。和上年可九十许。眉面峰秀状类梵僧。凭案理文书旁有过事者。通礼谒却立。和上命曰。既住官寺。厚供难舍。何能自屈。此寺诚无可观。通具述意故。乃令安置。将通巡房礼讯。见两房僧各坐宝帐。交络众饰映夺日光。语引僧云。彼是何人。辄敢来入。振手遣去。僧有惭色。顾谓通曰。情意不同令人阻望。且就小僧住房可以消息。乃将入室。具叙昔缘。并设中食。食如邺中常味。食后引观图像庄严园池台阁。周游历览不可得遍。通因自陈曰。傥得厕迹风尘常供扫洒。生愿毕矣。僧曰。相逢即以为意。但须谘和上。未知果不。夜与通宿。晓为谘白。和上曰。甚知来意。不惜一房。凡受官请为报不浅。依如僧法。不得两处生名。今且还去。除官名讫来必兼容。勿以为恨。即遣送出至马槽侧。顾慕流泪。自伤罪重不蒙留住。执僧手别。西行百步。回望犹见门阙俨然。步步返望更行数里许。欻见峰[山/咢]巉岩。非复寺宇。怅望寻路。行达开荒之地。了无踪绪。但有榛木耳。识者评云。前者举[镢-(目*目)+賏]驱僧。假为神怪。令通独进。示现有缘耳。言大和上者。将不是宾头卢耶。入大乘论。尊者宾头卢罗睺罗等十六诸大声闻。散在诸山渚中。又于余经亦说。九十九亿大阿罗汉。皆于佛前取筹住寿于世。并在三方诸山海中。守护正法。今石窟寺僧。每闻异钟呗响洞发山林。故知神宫仙寺不无其实。余往相部寻鼓山焉。在故邺之西北也。望见横石状若鼓形。俗谚云。石鼓若鸣。则方隅不静。隋末屡闻其声。四海沸腾。斯固非妄。左思魏都云。神钲迢递于高峦。灵响时警于四表是也。自神武迁邺之后。因山上下并建伽蓝。或樵采陵夷工匠穷凿。神人厌其喧扰。捐舍者多。故近代登临罕逢灵迹。而传说竹林。往往殊异。良由业有精浮。故感见多矣。近有从鼓山东面而上。遥见山巅大道。列树青松。寻路达宫。绮华难纪。珍木美女相次欢娱。问其丈夫。皆云适往少室逼暮当还。更进数里。并是竹林。寻径西行乃得其寺。众僧见客。欢遇承迎供给食饮指其归路。乃从山西北下。去武安县不过十数里也。暨周武平齐。例无别服。邺东夏坊有给事郭弥者。谢病归家养素闾巷。洽闻内外慈济在怀。先废老僧悉通收养。宅居读诵。忽闻有扣门者。令婢看之。见一沙门执锡擎钵。云贫道住鼓山竹林寺。逼时乞食。弥近门声接。乃遥应曰。众僧但言乞食。何须诈圣。身自往观四寻不见。方知非常人也。悔以轻肆其口故致圣者潜焉。近武德初年。介山抱腹岩有沙门慧休者。高洁僧也。独静修禅。忽见神僧三人在佛堂侧。休怪之谓寻山僧也。入房取坐具。将往礼谒。及后往诣。神僧中小者抱函在前。大者在后乘虚。冉冉南趣高岭。白云北迎[雨/(电-雨+大)]蔼不见。后经少时又见一僧东趣岩壁。休追作礼。遂入石中。此岩数有钟鸣。依时而扣。虽蒙声相不及言令。斯亦感见参差不可一准。大略为言。岩穴灵异要惟虚静。必事喧杂希闻奇相矣。

上篇:道丰(齐相州鼓山)[《续高僧传》卷二十五] 下篇:慧宝(齐太原沙门)[《续高僧传》卷二十五]

佛教词典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历代名僧辞典

律仪不律仪无表得舍分位

【律仪不律仪无表得舍分位】 p0858   俱舍论十四卷六...

井河

(譬喻)为譬身无常之二喻。井者谓人于旷野为醉象所逐...

世俗有

【世俗有】 p0509 杂集论三卷一页云:云何世俗有?几是...

那一手

禅林用语。又作那一着。意谓独特之谋略或手段、方法。...

阿那婆达多

【阿那婆达多】   此云无热,从池得名,池中有五柱堂...

百六十心

大日经卷一住心品所列举真言行者必须超越之一六○种妄...

五黑

黑,谓染污不净之恶业。即指杀生、偷盗、邪淫、妄语、...

机性

指众生之机根性质。盖佛陀说法,乃随众生根性之不同而...

彼同分

(术语)分别十八界,有同分彼同分之二门,根境识三者...

止犯

止是停止,犯是不作善法,停止不作善法,叫做止犯。...

退定入定四种差别

【退定入定四种差别】 p0914   显扬十九卷十六页云:...

护内煮自煮

羯磨疏·诸界结解篇:“内煮自煮,无文开护,由煮缘时...

【大藏经】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罽宾国三藏般若奉 诏译 入不...

【大藏经】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卷上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序品第...

【大藏经】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

【大藏经】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

饮酒的三十六种过失

佛言人于世间。喜饮酒醉。得三十六失。何等三十六失:...

午餐吃素不犯困

午饭后人特别容易犯困,往往无精打采。新加坡《联合早...

因小失大的商人

从前有一个生意人,借给人家半个铜钱,那个人好久都没...

人生,请适当低配一点

最近流传着一个段子:一部高档手机,70%的功能都是没用...

执着时再来对治,已经太晚了

这个颠倒妄想的形成,在《楞严经》它是有三个次第: 第...

心术不正的人,寿命是一定被消减的

俗话说好人不长寿,祸害活千年。真的是这样吗?真实的情...

戒定慧在一念间

居士到寺院是为了学习佛法而来,为了修行而来。修行就...

爱的细节

年底的时候,是游子归家的时候,更是父母期盼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