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法超(梁杨都天竺寺)[《续高僧传》卷二十一]

【历代名僧辞典】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释法超。姓孟氏。晋陵无锡人也。十一出家住灵根寺。幼而聪颖笃学无倦。从同寺僧护修习经论。而雅有深思。幽求讨击学论归仰。贫无衣食乞丐自资。心性柔软劳苦非虑。晚从安乐寺智称专攻十诵。致名命家语其折衷者。数过二百。自称公殁后独步京邑。中岁废业颇失鸿绪。后复缀讲众重殷矣。帝谓律教乃是象运攸凭。觉慧阶渐。治身灭罪之要。三圣由之而归。必不得门如闭目夜行。常惧蹈诸坑堑。欲使僧尼于五篇七聚导意奖心。以超律学之秀。敕为都邑僧正。庶其弘扇有徒。仪表斯立。武帝又以律部繁广临事难究。听览余隙遍寻戒检。附世结文。撰为一十四卷。号曰出要律仪。以少许之词网罗众部。通下梁境并依详用。普通六年。遍集知事及于名解。于平等殿敕超讲律。帝亲临座听受成规。以众信道俗。恐陷于愆目。但略举刚要宣示宏旨。三旬将满文言便竟。所以导扬秘部弘悟当机。遂得四众移心朝宰胥悦。至七年冬。卒于天竺住寺。春秋七十有一。天子下敕流慰。并令有司葬钟山开善寺墓。

上篇:惠明(江汉沙门)[《续高僧传》卷二十六] 下篇:道禅(梁钟山云居寺)[《续高僧传》卷二十一]

佛教词典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历代名僧辞典

浮尘根

(术语)即眼耳鼻舌身意之六根也。言浮尘根者,眼如蒲...

解结次第

(杂语)楞严经摄论曰:六结不同,一巾所造,第一第六...

静虑律仪所摄业

【静虑律仪所摄业】 p1379 杂集论八卷二页云:静虑律仪...

唯蕴无我心

真言宗所立十住心之第四。为声闻乘修四谛观法,了悟唯...

十诚证

(术语)称赞净土经,诚证十方如来弥陀之本愿也。...

药童子

以药草作成之童子。据大宝积经卷八载,耆域(梵 Jīva...

西国寺

乃日本真言宗寺。为西国寺派本山。位于尾道市久保町。...

行犍度

(书名)发智论说善恶行业之篇章名。八犍度之一。犍度...

水月观音

三十三观音之一。我国寺院所供奉之观音塑画像,作观水...

具足诸相愿

(术语)指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第二十一具三十二相之愿...

欲界增上善根

【欲界增上善根】 p0987 大毗婆沙论三十六卷二页云:云...

阇伊那教

(流派)阇伊那者梵音Jaina,亦曰耆那教。开祖曰若提子...

【大藏经】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佛在舍卫...

【大藏经】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大藏经】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

【大藏经】思惟略要法

思惟畧要法 姚秦三藏罗什法师译 形疾有三:风、寒、热...

不要为了吃素而与家人生烦恼

选择吃素,原因多种。有些人是为自己的健康,有些人是...

忍辱法门有五种

第一、生忍。 每当被辱境到来之时,无法回避,无法抵...

赵朴老的养生信

在著名社会活动家、书法家赵朴初先生的书信中,有一封...

环境对阿赖耶识也是一个重要的主导因素

阿赖耶识熏习道理,当知亦尔。 阿赖耶识身为我们生命的...

大安法师:烦恼不断能往生吗

问: 弟子烦恼不断,意恶重重,甚至还造作身口意罪业...

地藏菩萨为何不能让众生永取解脱

地藏王菩萨有这种神力,反过来说,应当使一切众生永取...

妙莲老和尚《念佛法乐知多少》

、修行唯乐何有苦 真正修行不要怕苦,怕苦就更苦。发...

改名是否就能改命

问: 在网上看见改名改命的宣传,如若改名等易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