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四禅

【法界次第初门】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一初禅 二二禅 三三禅 四四禅

今次诸戒品而辨四禅者。上所明戒相。虽复粗细有殊。终是同防欲界身口外恶。既未除细乱。岂能超出欲界之境。若自尸罗皎洁。志在禅门。专修五法(五法在下别出科目)则色界清净四大自现身中缘。是以次第获得根本四禅种种胜妙支林功德尔乃因超欲网果居色界。通名禅者。禅是西土之音。此翻弃恶。能弃欲界五盖等一切诸恶。故云弃恶。或翻功德丛林。或翻思惟修。今不具释。而言根本者。以无量心背舍胜处一切处神通变化及无漏观慧等种种诸禅三昧。悉从四禅中出。故称根本

初禅有五支 一觉支 二观支 三喜支 四乐支 五一心支

一觉支 初心在缘名为觉。行者依未到地。发初禅色界清净色法。触欲界身根。心大惊悟。尔时即生身识觉。此色触未曾有功德利益。故名觉支

二观支 细心分别名为观。行者既证初禅功德。即以细心。分别此禅定中色法诸妙功德境界。分明无诸盖覆。如是等功德。欲界之所未有。故名观支

三喜支 欣庆之心名为喜。行者初发禅时。乃有喜生。但分别未了。故喜心未成。若观心分别。所舍欲界之乐甚少。今获得初禅。利益甚多。如是思惟已。则欢喜无量。故名喜支

四乐支 怡悦之心名为乐。行者发初禅时。乃即有乐。但分别喜动踊心息。则恬然静虑。受于乐触怡悦之安快。故名乐支

五一心支 心与定法一。故名曰一心。行者初证禅时。乃即著定。而心犹依觉观喜乐之法。故有细微之散。若受喜乐心。自然与定法一。故名一心支

二禅有四支 一内净支 二喜支 三乐支 四一心支

一内净支 心无观觉之浑浊。故名内净。行者欲离初禅时。种种诃责觉观。觉观既灭则心内静。心与静色法相应。豁尔明净。故名内净支也

二喜支 欣庆之心名之为喜。行者初得内净时。即与喜俱发。而喜心未成。次心自庆。得免觉观之患。获得胜定内净之喜。欢喜无量。故名为喜支

三乐支 怡悦之心名之为乐。行者喜踊之情既息则恬然静虑。受于内净喜中之悦乐。故名为乐支也

四一心支 心与定法一。谓之一心。行者受乐心息。则心与定一。澄停不动。故名为一心支

三禅有五支 一舍支 二念支 三慧支 四乐支 五一心支

一舍支 离喜不悔。此心名舍。行者欲离二禅时。种种因缘。诃责于喜。喜既灭谢。三禅即发。若证三禅之乐。则舍二禅之喜。不生悔心。故名为舍。亦名三禅。乐初生时。是乐三界第一。能生心著。心著则禅坏。故须行舍

二念支 念名爱念。行者既发三禅之乐。乐从内起。应须爱念。将息则乐得增长。乃至遍身。如慈母念子。爱念将养。故名念支

三慧支 解知之心名慧。行者既发三禅之乐。此乐微妙。难得增长遍身。若非善巧之解慧。则不能方便长养此乐得遍身

四乐支 怡悦之心名之为乐。行者发三禅乐已。若能善用舍念慧将护此乐。乐既无过则增长遍身怡悦受乐安快三禅之乐。三禅为最乐。若离三禅。余地更无遍身之乐也

五一心支 心与定法一。名曰一心。行者受乐心息。则心自与定法一。澄渟不动。名一心支

四禅四支 一不苦不乐支 二舍支 三念支 四一心支

一不苦不乐支 中庸之心。不苦不乐。行者欲离三禅时。种种因缘。诃责于乐。乐既谢灭。则不动之定。与舍俱发。故内心湛然。不苦不乐也

二舍支 离乐不悔此心名舍。行者既得第四禅不动真定。则舍三禅难舍之乐。不生悔心。故名舍支。亦云。证四禅不动定时。不应取定起动念心。若心行舍。则无动念之乖也

三念清净支 念者爱念也。行者既得四禅真定。当念下地之过。念自功德。方便将养令不退失。进入胜品。故名为念。亦云是四禅中有不动照了正念分明。故名念支

四一心支 心与定法一。名一心支。行者既得四禅舍俱之定。舍念将息。则心无所依。泯然凝寂。一心在定。犹如明镜。不动净木无波湛然而照万像皆现。何故此四禅中。独名不动定也。初禅觉观动。二禅喜所动。三禅乐所动。是四禅中先离忧喜。今复除苦乐。故名真定也。三界胜定。无复过此若三乘行人。善巧照了分明。则因此定发真无漏。有漏外道无慧方便。入此定时。不坏身色。直灭其心。入无想定。谓为涅槃。是为邪倒。非涅槃也。从初禅至四禅。有十八法。皆名支者支派也。从四禅中分派。出十八功德。故名支也

上篇:五戒 下篇:四无量心

佛教词典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法界次第初门

五乐

(名数)一出家乐,世间之人,多诸惑业烦恼,出家达道...

训释言词五种方便

【训释言词五种方便】 p0937   瑜伽八十一卷十三页云...

不断经

(行事)日日常读经也。如药师经之不断经,法华经之不...

审察

【审察】 p1339 瑜伽八十三卷十页云:审察者:谓能定取...

识食

【识食】 p1432 成唯识论四卷一页云:四者、识食。执持...

悉皆解脱

与“毕竟解脱”同义。即完全解除束缚、迷惑之自由状态...

摄僧无场大界通结聚落

亦名:无场大界通结聚落、大界通结聚落、大界有村得合...

华严经(Bud dhavatamsaka-mahavai pul yasutra)

Huayanjing   佛教经典。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另...

妇人遇辜经

全一卷。西秦圣坚译。又作佛遇对经。收于大正藏第十四...

龙牙

(地名)湖南龙牙山居遁禅师,初参翠微并临济,后嗣洞...

界事

【界事】 p0865   瑜伽三十一卷三页云:又正寻思地等...

第一寂灭

(一)指实相妙理、涅槃寂静。实相之妙理本为诸法中之第...

【大藏经】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唐、罽宾三藏佛陀多罗译 如...

【大藏经】悲华经

悲华经卷第一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 转法轮品第一 如...

【大藏经】大宝积经

大宝积经卷第一 大宝积经卷第二 大宝积经卷第三 大宝...

【大藏经】浴佛功德经

浴佛功德经 大唐沙门释义净译 如是我闻: 一时薄伽梵...

欲修六度,当净六根,先降六贼

问曰:如经所说,六波罗蜜者,亦名六度;所谓布施持戒...

如何让心不被外境所转,同时定住

问: 如何关注心不被外境所转呢?一丝一毫的心都不能动...

无常的四座大山

昔日,佛陀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一天中午,波斯匿王...

回向是随时随地回向还是统一回向

问: 回向是随时随地,早中晚都回向,还是统一到晚上...

业的四种对治力

如果我们造下定、不定业,是否只能被动地感受果报呢?...

禅宗里的无念是怎样一种境界

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是六祖慧能大师《坛经...

信佛的人为何要供养佛像

其次一个问题,我们信佛的人,家庭里面为什么要供佛?...

佛为病比丘洗浴

佛陀时代,有一个国家名为贤提,当时有位年老比丘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