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竺法崇(晋剡葛岘山)《高僧传》卷四

【佛教人物传】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竺法崇。未详何人。少入道以戒节见称。加又敏而好学。笃志经记而尤长法华一教。尝游湘州麓山。山精化为夫人。诣崇请戒。舍所住山以为寺。崇居之少时。化洽湘土。后还剡之葛岘山。茅庵涧饮取欣禅慧。东瓯学者竞往凑焉。与隐士鲁国孔淳之相遇。每盘游极日。辄信宿妄归。披袊顿契。自以为得意之交也。崇乃叹曰。缅想人外三十余年。倾盖于兹不觉老之将至。后淳之别游。崇咏曰。皓然之气犹在心目。山林之士往而不反。其若人之谓乎。崇后卒于山中。著法华义疏四卷云。时剡东仰山复有释道宝者。本姓王。琅玡人。晋丞相道之弟。弱年信悟避世辞荣。亲旧谏止莫之能制。香汤澡浴将就下发。乃咏曰。安知万里水。初发滥觞时。后以学行显焉。

上篇:于道邃(晋炖煌)《高僧传》卷四 下篇:竺法义(晋始宁山)《高僧传》卷四
佛教词典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人物传

八智

(名数)观欲界及上二界之四谛之真智也。观欲界之四谛...

海会

(一)禅宗谓丛林僧众。如百川之流入大海,众僧会于丛林...

风遍处

【风遍处】 p0877   集异门论十九卷十四页云:问:风...

无学正定

【无学正定】 p1068 集异门论二十卷十三页云:云何无学...

第四静虑有四支

【第四静虑有四支】 p0969 瑜伽十一卷八页云:第四静虑...

曼荼罗外道

(流派)自在王菩萨经列种种之外书,中有曼荼罗咒术经...

有解

(术语)对于空解之语。诸法有而非无之见解也。止观十...

涉境心

又作分别心。即对现前之事物产生是非、善恶、人我、大...

那罗延身愿

(术语)阿弥陀如来四十八愿中之第二十六。使极乐之往...

妙观察智

法相宗所立如来四智之一,即转第六意识,妙观诸法之相...

己身弥陀唯心净土

(术语)谓万法唯一心,故生外无佛,亦无净土,弥陀即...

敦煌变文

自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敦煌石室藏卷被发现后,经...

【大藏经】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佛在舍卫...

【大藏经】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大藏经】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

【大藏经】思惟略要法

思惟畧要法 姚秦三藏罗什法师译 形疾有三:风、寒、热...

求生净土者,亦需发菩提心

佛教中常说的菩提心全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又作无...

用零散的时间来修系缘念佛法

我们常说,念佛一定要建立在信愿上,要用心把念佛人自...

菩萨一发菩提心顿断五欲

【善男子。若菩萨摩诃萨成就如是善巧方便大甲胄轮。从...

让阿弥陀佛住到心里来

有些人问:是不是念佛不需要次第啊?实际念佛也离不开...

惟贤长老:人间佛教就是以做人为主

人间佛教就是太虚大师最早提出来的人生佛教。信仰佛教...

「往生西方,是否需—心不乱」的争论

近来在净土同仁间, 酝酿着一场往生西方, 是否需心不乱...

佛法不是叫你逃避,而是让你面对现实

经常听到有人说:佛法就是逃避现实。还有人说,学佛法...

这个嗔恨心的破坏力,危害性最严重

因为贪心得不到满足,所以心里不满意、嫉妒、嗔恨、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