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羯磨

【佛学大辞典】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术语)Karma,译曰作业。作授戒忏悔等业事之一种宣告式也。以由此宣告文而其事成就故也。行事钞上一曰:“明了论疏翻为业也,所作是业,亦翻为所作。百论云事也。若约义求,翻为办事。”玄应音义十四曰:“羯磨此译云作法办事,优婆离问经作剑暮,此梵言之讹也。”慧苑音义上曰:“羯磨此云办事,谓诸法事由玆成办也。”此羯磨必具四法:一,法。正举行之作法也。名之为秉法。二,事。或犯罪之事,或忏悔之事等,羯磨所行之事实也。三,人。就行羯磨而定之人数也。四,界。行羯磨处之结界也。见行事钞上一。又其秉法有三种:一,心念法。二,对首法。三,众僧法。心念法者,事至微小之时,或界中无人,虽无众僧及对首,亦独发心念境,而明了口言之,则其事成办,谓之独秉。

 此心念法又有三:一,但心念法。唯得自说,界中假令有人,亦不要对之,如忏轻微之突吉罗罪。二,对首心念法。原是对首之法,由界内无人而佛开心念,说净受药等之事也。三,众心法念。原是众僧法。但界内无人,故开独秉之心念。二,对首法。对首者对一人已上三人之比丘而说之也。此有二:一,但对首法,为当分之对首法,故界中有多僧,不要用之,对首于一人乃至三人即事足也。受三衣等事是也。二,众法对首,可为众僧法者,由界中无人而开对,与前心念同。三,众僧法,必四人以上秉羯磨,是为僧所秉,故曰众僧法,亦云僧秉(慈恩以三人以上为众,南山以四人以上为众)。此有三:一单白,或曰白一Jñaptikarma,巴Natti(此为唱言,以为白一不可也,此实非羯磨之形式,合此唱言与决定之二,而羯磨成就),或事,或常所行,或严制,一说告僧,事便成也。二白二Jñapti-dvitiyaṁ Karmavācā,巴Natti duttiyā  Kamma-vācā,由参涉而宜通和。故先为表白,举事告知,后举一羯磨,量处可不也。通于白及羯磨谓之白二。三白四Jñapti-caturtkaṅ  Karma-vācā,巴Natti-catutthā Kamma-vācā,于受戒忏重等事,先以一白告事使知。后举三回羯磨,量处可不也。

 一白三羯磨合为白四。见行事钞上一。据上行事钞之说观之,则惟心念,似亦成羯磨。但律文所教之羯磨。非如此简单自由者。事事必规定一定之形式。前述中惟众僧法之一,为真羯磨。羯磨有一定之形式。亦须一定之人众。此人众不可以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或得罪者,俗人等,加于人数。必取清净同见之和合僧。比丘尼之羯磨,必须比丘之同数者列坐。故为上数之倍。羯磨最重大之要件,在无非法(不具一定之形式者)及无不和合(同一结界内僧之意见缺一致者)。

上篇:阿閦如来羯磨印 下篇:羯磨僧
佛教词典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学大辞典

木患子

又作槵子、木槵子、无患子。恐系学名 Koelreuteria pa...

有想天

在一切的天中,除了无想天和非想非非想天之外,其余的...

六讽经

(名数)每月有两回六度之讽经也。初二日为土地堂,初...

着法

谓执著于法,或指执着之念及所执着之事物。又以为于五...

三佛

(名数)法佛报佛化佛也。即三佛菩提等。【又】太平之...

五处真言

(真言)谓加持五处之入佛三昧耶真言。见青龙轨上。...

五眼

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肉眼是肉身凡夫的眼,...

死灵

(杂名)死者之灵魂,为害于人,曰死灵恶灵。皆是由迷...

羯若鞠阇国

【羯若鞠阇国】 p1337 西域记五卷一页云:羯若鞠阇国,...

六种不净所缘建立所以

【六种不净所缘建立所以】 p0314 瑜伽二十六卷二十一页...

檀主

(杂名)又曰檀家。施主也。...

事障

二障之一,即贪、嗔、痴等,能使生死相续,障大涅槃。...

【大藏经】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小品经序 释僧睿 般若波罗蜜经者,穷理尽性之格言,菩...

【大藏经】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

【大藏经】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卷上 吴月支国...

【大藏经】解深密经

解深密经卷第一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序品第一...

宗舜法师:理体三宝和事相三宝是缺一不可的

三宝必须具足。这里有二层涵义, 即首先一定是归依佛...

男孩养志气,女孩养气质

中国人养孩子,都知道穷养儿,富养女,认为教育男孩要...

未成佛前先结人缘

【后复载一僧,博通经论,所至无所遇。乃咨嗟叹息。傍...

母亲的一切影响着孩子的未来

在中国大多数家庭由母亲承当教育孩子的主要责任的模式...

宏海法师:净土宗概述

(一) 各位同修,各位道友,大家上午吉祥。今天因缘殊...

人最大的障碍从哪里来

我们修行人很怕听到障碍这两个字,你知道障碍是哪里来...

忍辱胜过怨恨

忍辱胜怨,善胜不善,胜者能施,真诚胜欺。 所谓忍辱胜...

什么是禅七

禅七的起源,源于佛陀在菩提树下,七日证道。佛陀在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