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见思

【佛学大辞典】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术语)见惑思惑也。又云见爱、见修、四住、染污无智、枝末无明、通惑、界内惑,皆概括三界烦恼之通称。见惑者诸种之妄见,邪分别计度道理而起之我见边见等妄惑也。思惑者贪瞋痴等之迷情,思虑世间事物而起之妄惑也。依之而从所迷上称见惑为理惑,称思惑为事惑。何则?以见惑为迷于无常无我等真谛道理而起之常见我见等邪想,思惑为迷于色声等世间事物而起之贪欲瞋恚等妄情故也。但以迷理迷事,而分见思二惑者,依于小乘俱舍之法相。若依于大乘唯识之法相,则以分别俱生之二起而分之。分别起之烦恼所知二障为见惑,俱生起之烦恼所智二障为修惑。然称为见者,有二义:一、为照见真理时所断之惑,故云见惑。二、见为推度之义,此惑以推度为性,故云见惑。又,思有二义:一于一旦见真理断见惑上,更思惟修习真理,以断此惑,故云见惑。二为思惟世间诬妄事物而起之惑,故云思惑。然此二惑为正受三界生死之因,断此二惑,始免三界之生死也。断之有次第,先断见惑,次断思惑。见惑者其性猛利,故有见断如破石之说。见谛理之时,一时尽断之。思惑者,其性钝昧,故有思断如藕丝之说。数数思惟谛理而渐渐断之也。断见惑之位,谓之见道;断思惑之位,谓之修道;断了二惑之位,谓之无学道。天台结归一切之妄惑为三种:一见思,二尘沙,三无明。见思为涅槃之障,尘沙为菩提之障,无明为中道实相之障。四教仪曰:“集谛者即见思惑,又云见修,又云四住,又云染污无知,又云取相惑,又云枝末无明,又云通惑,又云界内惑。虽名不同,但见思耳。”同集注上曰:“见思烦恼,分别曰见,贪爱曰思。”

上篇:见非见 下篇:思惑品数
佛教词典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学大辞典

行事钞钵器制听篇第十九

亦名:钵器制听篇 子题:养生众具、钵多罗、应器、应量...

三宝所归无虚

子题:调达、提婆达多、提婆达多三逆、阐提、阿阇世二...

香房

梵语 gandha-kutī,巴利语同。音译作健陀俱知。又作香...

寺院为报时、集众所敲打之法器。在印度,于召集大众时...

朱利草

【朱利草】   大论云:秦言贼。...

九品净土

又名九品净刹、九品安养、九品莲台等,即有九品分别的...

王愤发轻微

【王愤发轻微】 p0380 瑜伽六十一卷五页云:云何名王愤...

累七斋

(仪式)又云斋七,谓人死后每七日营斋至七七日也。以...

初顿华严

(术语)华严教为佛成道初所说之顿教,故曰初顿华严。...

四不可得经

全一卷。西晋竺法护译于泰始二年至建兴元年(266~313...

肉山

(术语)比丘虚受信施则死后为大肉山以偿其债。辅行一...

界有三种

【界有三种】 p0866   瑜伽九十六卷三页云:界有三种...

【大藏经】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佛在罗阅祇耆...

【大藏经】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

【大藏经】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上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

【大藏经】思惟略要法

思惟畧要法 姚秦三藏罗什法师译 形疾有三:风、寒、热...

圣严法师《守心》

守心的本身是一种方法,是从制心、守一而产生的。五祖...

朝灵岩,思法语,沐祖恩

已是第二次来灵岩山寺,对这里的一切还记忆犹新。上次...

伽蓝菩萨的前世今生

佛教的伽蓝菩萨是寺庙丛林的护法菩萨,来源于印度。依...

【推荐】应在福中更修福,切莫福报造恶业

有的人不明白,为什么做了恶事,却没有恶报。比如说生...

【推荐】在繁忙中就实现最大的自在

我们一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在一种强大力量的推动下,在...

普贤菩萨与峨眉山

普贤菩萨是佛教传说中四大菩萨之一,道场在四川省峨眉...

人生不过一个「赢」字

赢由五个汉字组成:亡、口、月、贝、凡,包含着赢家必...

六斋日的渊源

佛陀之所以制定每月的六斋日受八关斋戒,我们在前面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