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僧肇(384,一说374~414)

【中国大百科全书】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Sengzhao

  东晋僧人。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家贫曾以佣书为业。好老庄之学,但认为《道德经》“美则美矣,然栖神冥累之方,犹未尽善”。后读支谦译《维摩经》,欢喜顶受,因而出家。东晋隆安二年(398),鸠摩罗什至姑臧(今甘肃武威),肇不远千里,前往受业。后秦弘始三年(401),姚兴迎罗什入长安翻译佛典,僧肇随行,并奉命与僧睿等参加译场。弘始八年,罗什译完《大品般若经》后,僧肇将其参加翻译听讲之心得体会,写成《般若无知论》,深得罗什赞赏。吉藏在所著《大乘玄论》卷三中将他提高到三论宗实际创始人的地位。直至明末,智旭在《阅藏知津·中土论》中,列《肇论》为第一,认为僧肇学说最契原经精神。

  僧肇的思想以般若为中心,而且从认识论角度加以阐述。所著诸论,首推《物不迁论》为最重要。佛家讲“三法印”。首印“诸行无常”,无常即迁流不息之意。今讲不迁,正是针对小乘执着无常而不懂其真义者而言。论中有云:“必求静于诸动”、“不释动以求静”;又云:“静而常往”,“往而常静”。均主张动静一如。往即不往之意。他根据龙树的“不去不来”的理论,以破斥小乘有部执三世恒有的主张。其次为《不真空论》。“不真” 指“假名”。万物以假名看来是不真,执着假名构画出来的诸法自性当然是空。所谓“不真空”,就是“不真”即“空”。“不真空”这一新命题是针对当时关河流行的般若三家(心无、即色、本无)对性空的种种见解而提出的。当时三家讲般若都以无解空,而对于“无”和现象之“有”的关系,解释各有不同。《不真空论》将“有”与“无”两方相统一,而批评三家的说法。认为有是有其事象,无是无其自性。自性并非事物本身所固有,而是假名所具有的。因此,假象之相非无,但所执自性为空,这就叫做“不真空”。另外,小乘讲空,是“析色明空”,以事物由极微积成,经过分析,才见其为空无,这叫“待宰割”以求空。说不真即空,就是讲万物原来是空,不待分析。故经云:“不动真际,为诸法立处。非离真而立处,立处即真也。”不需要变动实际,即诸法建立之处为真,这就是法性空。立处即真的思想,对后来禅宗的影响极大。再次是《般若无知论》。僧肇于《大品般若经》译出之后,便作此论以表达他对般若的理解。他认为般若之能照,在于无知;般若之所照,在于无相。无知、无相,即“虚其心,实其照”。因为心有所取着,就有不全之处,若无所取着,构成的知就是“无知”,即“虚”。诸法看起来有种种形象,但都是建立在自性空上的,所以究竟还是“无相”。照到“无相”,就与实际相契合而成为“无知”。最后是《涅槃无名论》。僧肇认为得涅槃的人既有三乘的差异,涅槃自然应有“有余”和“无余”两种区别。他又认为证涅槃是一个先渐后顿的过程。八地以前有阶次,到八地以上得无生法忍即可任运自在。

  著作除上述四论外,尚有《丈六即真论》(已佚)、《答刘遗民书》、《上秦王表》、《维摩经注》、《维摩经序》、《长阿含经序》、《百论序》、《鸠摩罗什法师诔》。到了南朝梁、陈之际,《物不迁论》、《不真空论》、《般若无知论》、《涅槃无名论》与《宗本义》合编一书,名曰《肇论》。(田光烈)

上篇:僧祐(45~518) 下篇:善导(613~681)
佛教词典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中国大百科全书

佛顶破魔结界降伏印

又作佛顶破魔降伏印。其印契为二无名指及二小指向内反...

智有二德

【智有二德】 p1152 瑜伽七十一卷二页云:复次智有二德...

事边际性

【事边际性】 p0801   瑜伽二十六卷十五页云:云何事...

四教三观

(术语)天台一家教观二门也。四教为教门,三观为观门...

灵隐寺

中国佛教古寺,又名云林寺。位于浙江杭州西湖西北的灵...

东弗于逮

(地名)Pūrva-videha,旧曰弗婆提,又曰弗于逮,新曰...

秘密瑜伽坛

(术语)行秘密瑜伽法之坛场也。指金胎两部之曼荼罗坛...

八颠倒

指凡夫、二乘所迷执之八种颠倒。略称八倒。即凡夫执有...

觉天

梵名 Buddhadeva。音译佛陀提婆、勃陀提婆。为说一切有...

有余

有余者,谓有余事灭。...

火灾

梵语 tejah-sajvartanī。大三灾之一。于成、住、坏、...

智者

(人名)天台大师智顗之德号,由晋王所赐。辅行一曰:...

【大藏经】肇论

肇论序 小招提寺沙门 慧达 作 慧达率愚,通序长安释...

【大藏经】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小品经序 释僧睿 般若波罗蜜经者,穷理尽性之格言,菩...

【大藏经】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序 朝议大夫直龙图阁权江淮荆淛等路...

【大藏经】永嘉证道歌

永嘉证道歌 唐慎水沙门玄觉撰 君不见。绝学无为閒道人...

善人则亲近之,助德行于身心

有一天,有学僧问慧日法安禅师:如何是和尚为人一句?...

比风水更厉害的命运改造

一、因果定律: 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是偶然发生的,每一...

佛门的教学艺术(图)

如果我们懂得佛门的表法意义,你在寺院里面走一圈,整...

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

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 我们判定一个人到底...

老病宜念佛

老病宜念佛。 衰老了,生病了,最应该念佛。但是往往处...

为何女众一生只能出家一次

佛教经典中,明确记载女众一生只能出家一次,而男众能...

不抱怨也是一种修行

我们学习佛法,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智慧,就要从不抱怨...

《无量寿经》的五种原译本

一、《佛说无量寿经》 曹魏康僧铠 译 二、《大宝积经无...